时鸟
日出鸣布谷,月落鸣子规。
一气之所感,彼亦不自知。
架犁最晚至,适当农事时。
丁壮戴星出,力作孰敢迟。
鸣者既有警,闻者得以思。
乃知失时辈,强聒终何为。
百舌亦能言,今默乃其宜。
我作时鸟篇,用继豳人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布谷:鸟名,即大杜鹃。春末夏初时常昼夜啼叫,催促人们播种。
- 子规:即杜鹃鸟,常叫着“不如归去”,叫声凄切。
- 一气:指天地间的一种自然之气。古人认为万物受天地之气影响。
- 架犁:鸟名,类似布谷鸟,叫声如“架犁”,其出现常预示农忙时节。
- 戴星:顶着星星,指早出晚归,形容辛劳。
- ****强聒(guō):强行不停地聒噪 ,指没完没了地吵闹。
- 百舌:鸟名,善鸣,能模仿多种鸟的叫声。
- 豳(bīn)人诗:指《诗经·豳风》,多反映农事和劳动生活。
翻译
太阳升起的时候布谷鸟开始啼鸣,月亮落下之时子规鸟声声啼叫。它们受天地间自然之气的感召而鸣叫,自己也并不知晓其中缘由。架犁鸟来得最晚,却刚好赶上农事繁忙的时候。年轻力壮的人们顶着星星就出门劳作,努力干活有谁敢迟缓。这些鸣叫的鸟儿既然能起到警醒作用,听到的人就能有所思考。由此可知那些不合时宜鸣叫的家伙,一直吵闹又有什么意义呢?百舌鸟虽然也很会鸣叫,现在保持沉默才是适宜的。我写下这首《时鸟》诗,用来继承《豳风》那样反映农事生活的诗作传统。
赏析
这首诗以鸟的啼鸣为线索,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农事、人生感悟相结合。诗的开篇描绘布谷、子规按时啼叫,展现出自然万物顺应时节的规律。“一气之所感,彼亦不自知”,增添了自然的神秘色彩,暗示万物皆受自然力量支配。
接着写“架犁”鸟在农事关键时出现,引发人们及时劳作,体现了诗人对勤劳质朴农事生活的关注和肯定。“丁壮戴星出,力作孰敢迟”生动刻画农民辛勤忙碌的形象,凸显劳动的艰辛与勤奋。
后半部分诗人由鸟及人,借那些不合时宜鸣叫的鸟,讽刺了那些不知时机、徒劳聒噪的人,同时以百舌鸟适时沉默为例,表达适时而为的观点。最后诗人表明写作意图,要继承传统农事诗作,使诗歌具有了传承文化和劝诫世人的双重意义 。整首诗风格质朴自然,寓意深刻,通过对时鸟的描写,传达出对生活、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