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
镜中老翁谁,非复少年我。
诵书如布谷,拈出无一可。
又非富贵逼,弃去自不果。
无功博一饱,有罪当万坐。
老境最堪笑,作计日益左。
正似鸠拙巢,不及蚕自裹。
霜寒衣未赎,瑟缩附残火。
作诗数十年,所得良琐琐。
弱松困蔓缠,何日见磊砢。
洞庭可远游,秋风思捩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诵书:读书,诵读诗书。
- 布谷:即布谷鸟。
- 拈(niān):用手指夹取。
- 果:实现。
- 老境:老年时期。
- 鸠拙(jiū zhuō):鸠鸟笨拙。
- 磊砢(lěi luǒ):形容众多。
翻译
镜子中的那老翁是谁,不再是少年时候的我了。读书就如同布谷鸟叫一样,却挑不出一点有用的来。又不是被富贵逼迫,想丢弃却自己没能实现。没有功劳却只求得一饱,有罪过就可能遭受重罚。老年的状态最可笑,所做谋划一天天越来越差。正好像那笨拙的鸠鸟筑巢,还不如蚕自己作茧包裹自己。寒霜到来衣服还没赎回,瑟缩着靠近残余的火取暖。写诗已有数十年了,所得到的实在是很琐碎平常。柔弱的松树被藤蔓缠绕困住,什么时候能看到它高大的样子。洞庭湖可以去遥远游历,秋风起时想着要掉转船舵。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对自我人生状态的一种感慨与反思。开头通过镜中形象,感慨时光流逝和自己的衰老。他自嘲读书虽多却无所得,人生也未能达成自己期望的目标。对老境的描述充满了无奈与悲哀,他认为自己的谋划越来越不顺利。以鸠鸟筑巢和蚕自裹作比喻,凸显自己的不足。寒天衣服都未能赎回,生活的困顿可见一斑。写诗多年成果也不显著,心中仍怀有对未来的期待,如对弱松成材的渴望,和对远游洞庭湖的憧憬,反映出他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现状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一丝希望。整体语气带着些自嘲和无奈,但也蕴含着深深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