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杨龙图:杨畋(tián),字乐道,“龙图”是其官职称谓。
- 高堂:高大的厅堂。
- 孤根:指孤零零的芦根。
- 丹青: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以“丹青”代指绘画。
- 研桑:计然和桑弘羊的并称。计然为春秋时越国谋士,善计算;桑弘羊为汉武帝时的理财家。“研桑心术”指精于算计的心思。
翻译
为什么高大的厅堂之中会生出秋日的情思呢?原来是一幅画工极为精妙的野芦寒雁图挂在那里。在秋风之前,孤零零的芦根老而挺立;在云外,大雁相互结伴,离去的心意很是轻松。这幅画不像一般丹青那样单纯凭借色彩,要是在霜天月夜见到此画,仿佛都能听到大雁的叫声。精于算计的心术我全都不屑取用,回头眺望故乡,回归江乡的计划却还没有实现。
赏析
这首诗围绕杨龙图的芦雁屏展开描写。开篇以设问的形式引发读者好奇,点出是芦雁屏激发了高堂中的秋思。接着细腻地描绘了屏上的画面,“风前挺立孤根老,云外相从去意轻”,生动地勾勒出芦根在风中的坚韧和大雁在云间结伴而飞的自在洒脱,画面感十足。“不似丹青能借色,若逢霜月定闻声”进一步强调这幅画的高超,它超越了普通绘画仅靠色彩的局限,逼真到似乎能让人在特定氛围下听见雁鸣,展现出诗人对画作神韵的高度赞美。最后两句“研桑心术都无取,回望江乡计未成”笔锋一转,由对画作的欣赏联想到自己对精于算计的不屑,以及对回归故乡的渴望,画中乡景触动了诗人心中的乡愁,抒发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