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龙图獐猿屏

· 蔡襄
画莫难于工写生,獐猿移得上幽屏。 相逢平野初惊顾,共向薰风适性灵。 引子昼游新草绿,啸群时望故山青。 可怜官省沈迷处,每到中轩顿觉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hè) 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格律等创作诗词来酬答。
  • 龙图 宋朝龙图阁学士的简称,为一种高级官职名称。
  • ** 工写生:** 擅长描绘动植物活生生的形态,注重真实地反映事物的自然形态。
  • ** :** 这里是将獐猿形象以高超技巧绘制到幽静的屏风之上。
  • ** 惊顾:** 惊慌地回头看。
  • ** 薰风:** 温和的风,多比喻仁政等,这里指温和舒适的风。
  • ** 适性灵:** 顺应性情、让自己心性得到舒展。
  • ** 引子:** 带领幼崽。
  • ** 啸群:** 呼唤同类。
  • ** 可怜:** 可惜。
  • ** 官省:** 泛指官场。
  • ** 沈迷(“沈”同“沉”,chén):** 沉迷,陷在某种境界中无法自拔 。
  • ** 中轩:** 指摆放画屏的屋子中间。

翻译

绘画作品最难做到的就是生动逼真地描绘自然生物,而这些獐猿的形象却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这幽静雅致的屏风之上。

画面中的獐猿在广袤的原野上偶然相逢,起初带着惊惶的神情互相打量,随后一起在温和的清风里自由地舒展着自己的性情。

白天,大獐带着幼崽在 newly green new and fresh grass 刚刚泛绿的草地上自在游走,它们啸聚成群时而遥望着远处故乡的青山。

只可惜在仕途官场中深陷迷津,令人迷失自我,然而每当走到摆放这幅画的屋子中间,看到这屏风上的獐猿图,顿时就会清醒过来。

赏析

这首诗围绕一幅獐猿屏风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精妙逼真的赞叹与对悠然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从沉迷的官场生活中被画作点醒的感慨。 开篇“画莫难于工写生”直接点出绘画中写生之难,从而衬托出这幅獐猿屏风画的珍稀与精妙。中间两联,诗人对画面进行了细致的构思和描写。通过描绘獐猿相逢、适性灵、引子游、啸群望山等生动的画面,将原本静态的图画写得富有动态感和生命力 ,展现了大自然中动物们安逸自由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生机与野趣。 最后一联,由对画面的欣赏转而抒发人生境遇之感,“可怜”二字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身处官场泥淖的同情与无奈,“顿觉醒”又体现了这幅画给诗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启迪与解脱。整首诗意境优美,先赞画,后抒怀,做到了情景交融,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

蔡襄

蔡襄

蔡襄,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1] 。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 4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