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途中逢管倅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拼音

所属合集

#点绛唇

赏析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管倅(cuì):官职名。 遽(jù):仓促、匆忙。}

翻译

{漂泊在遥远的天涯而形容憔悴,故友重逢感情依然如过去一样。分别为何如此仓促,怎忍去唱那送别的《阳关》曲!我是漂泊在外的人,却还要送别的人离去。惆怅没有来由。在寒蝉的呜叫声中,回首遥望已到了夕阳西下暮色苍茫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与故人相逢又别离的情景,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和离别时的愁苦。词的上阕写与故人相逢,尽管漂泊天涯而憔悴,但情谊依然。然而离别却如此匆忙,连唱《阳关》曲都不忍。下阕写自己作为行人还要送其他行人离去,这种双重的离别之愁没有来由。最后一句以寒蝉鸣叫和斜阳暮色的景象,更增添了凄凉的氛围。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赵彦端

宋宗室,字德庄,号介庵。高宗绍兴八年进士。授钱塘县簿,迁建州观察推官,知馀干县,为政简易。进吏部员外郎,太常少卿。孝宗乾道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迁浙东提刑,官至朝奉大夫。工诗词。有《介庵集》、《介庵词》。 ► 1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