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僖公 · 僖公八年
所属合集
译文
注释
- 【经】:这里指《春秋》经文的记录。
- 王人:周天子的使者。
- 洮(táo):地名,在今山东鄄城西南。
- 乞盟:请求参加盟约。
- 禘(dì)于大庙:禘,一种天子祭祀祖先的隆重祭礼;大庙,即太庙,天子的祖庙。
- 致夫人:把夫人神主放入太庙祭祀。
- 天王:指周惠王。
- 【传】:这里指《左传》对相关事件的解说。
- 谋王室:商讨安定周王室的事 。
- 襄王定位而后发丧:周襄王确定了君位后才公布惠王去世的消息。
- 御:驾车。
- 右:车右,古代乘车,在御者右边陪乘的人。
- 采桑:晋国地名。
- 速众狄:招致众多狄人来犯。
- 期年:满一年。
- 报:报复。
- 复期月:又过了一个月 。
- 薨(hōng)于寝:薨,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亡;寝,寝室。
- 不赴于同:不向同盟的诸侯发讣告。赴,讣告。
- 祔(fù)于姑:祔,后死者附祭于先祖;姑,丈夫的母亲。
- 大子:太子。
- 兹父:宋襄公名。
- 目夷:字子鱼,宋桓公庶长子。
- 不顺:指不符合立嫡长子的宗法制度。
翻译
【经】鲁僖公八年春季,周历正月,僖公与周天子的使者、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国太子款在洮地结盟。郑伯请求参加盟约。夏季,狄人攻打晋国。秋季七月,在太庙举行禘祭,并将哀姜的神主放入太庙祭祀。冬季十二月丁未日,周惠王去世。
【传】鲁僖公八年春季,在洮地结盟,是为了商讨安定周王室之事。郑伯请求参加盟约,是表示愿意归服。周襄王确定了君位之后才公布惠王去世的消息。
晋国的里克率领军队,梁由靡驾车,虢射作为车右,在采桑打败了狄人。梁由靡说:“狄人不知羞耻,追击他们一定能大胜。”里克说:“抵御他们就行了,不要招致众多狄人来犯。”虢射说:“过一年,狄人一定前来,这样做是向他们示弱。”
夏季,狄人攻打晋国,是为了报复采桑那次战役。又过了一个月。
秋季,举行禘祭并把哀姜的神主放入太庙祭祀,这是不合礼仪的。凡是夫人,不在正寝去世,不按死者之礼在祖庙停放灵柩,不向同盟诸侯发讣告,死后不能附祭于姑母,就不能把她的神主放入太庙祭祀。
冬季,周天子的使者来鲁国告知惠王去世的消息,因为有困难所以迟缓了。
宋桓公生病,太子兹父一再坚决请求说:“目夷年长而且仁爱,您立他为君吧。”宋桓公就命令目夷即位,目夷辞谢说:“能够把国家辞让给他人,还有比这更大的仁爱吗?我比不上他,而且这样做也不符合立君的规矩。”于是快步退下 。
赏析
这篇内容主要记载了鲁僖公八年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活动。从这段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各国之间通过结盟来维护势力均衡与商讨国际事务, 如洮地之盟,各方诸侯汇聚商讨安定周王室,体现出周天子虽然权势衰弱但依旧在名义上拥有重要地位;而郑伯乞盟又反映出弱国在大国博弈中的一种求存策略。战争冲突方面,狄人对晋国两次用兵,展现了边疆地区的不稳定以及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在礼仪制度上, “禘于大庙,用致夫人”一事对当时严格的礼仪规范进行了阐述,通过否定将哀姜神主入太庙的行为,强调了礼仪制度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宋太子兹父让国以及目夷的谦辞,展现出他们较高的道德操守和对传统秩序的恪守。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犹如一幅历史画卷,通过具体事件、人物对话生动描绘了春秋时期政治、军事、礼仪等多方面的状况和细节。

左丘明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 《 郑庄公戒饬守臣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成公 · 成公十六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庄公 · 庄公二十一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文公 · 文公十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国语 · 叔向贺贫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襄公 · 襄公二十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桓公 · 桓公九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庄公 · 庄公三十一年 》 —— [ 周 ] 左丘明
相关推荐
- 《 左传 · 襄公 · 襄公三十一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襄公 · 襄公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宣公 · 宣公十六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僖公 · 僖公十一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庄公 · 庄公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襄公 · 襄公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宣公 · 宣公六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哀公 · 哀公十四年 》 —— [ 周 ] 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