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文公 · 文公十六年
所属合集
译文
注释
- 视朔:古代天子、诸侯于每月初一祭告祖庙后听政,称“视朔” ,也叫 “听朔” 。这里“公四不视朔”意思是鲁文公连续四次没有举行每月初一的视朔之礼。
- 间(jiàn):病愈。“请俟君间” 就是请等您病好了。
- 纳赂:送财物。这里指襄公送财物给齐侯。
- 泉台:泉宫之台,在曲阜东南。
- 阜山:楚国山地。
- 师于大林:楚军在大林屯兵 。
- 訾枝:楚国邑名。
- 麇(jūn): 国名,在今湖北郧县西 。
- 百濮: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
- 选:地名,不详其处。
- 申、息:楚国北境的两个边防要地。
- 阪高:楚国地名,在今湖北当阳县东北。
- 蒍(wěi)贾:楚国大夫。
- 振廪:打开仓库分发粮食。
- 次:驻扎。
- 句澨(shì):楚国地名。
- 庐戢(jí)黎:楚国大夫。
- 庸方城:庸国的城邑。
- 子扬窗:楚国大夫。
- 师叔:楚国大夫潘尫(wāng)。
- 蚡(fén)冒:楚国先君。
- 陉隰(xíng xí): 春秋时楚国地名。
- 裨、鯈、鱼:庸国的三个地名。
- 乘馹(rì):乘坐驿车,迅速行动。
- 临品:楚国地名。
- 石溪、仞:均为楚国地名。
- 馈诒(kuì yí) :赠送。
- 羞:进献食物 ,这里指美味食物。
- 襄夫人:宋襄公夫人,华氏之女,宋昭公祖母。
- 司城:官职名,宋国掌管工程建筑的官。
- 公孙寿:宋戴公后代。
- 意诸:公孙寿之子。
- 纾(shū)死:延缓死亡。
- 孟诸:宋国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
- 帅甸: 宋国管理都城远郊的官员 。
翻译
《经》的部分: 十六年春季,季孙行父在阳谷会见齐侯,齐侯没有进行结盟。夏季五月,鲁文公连续四次没有举行每月初一的视朔之礼。六月戊辰日,公子遂和齐侯在郪丘结盟。秋季八月辛未日,夫人姜氏去世。拆除泉台。楚国、秦国、巴国灭掉了庸国。冬季十一月,宋国人杀死了他们的国君杵臼。
《传》的部分: 十六年春季,周历正月,鲁国和齐国讲和。鲁文公生病,派季文子在阳谷会见齐侯。季文子请求结盟,齐侯不肯,说:“请等您国君病好了再说 。”
夏季五月,鲁文公连续四次没有视朔,是因为生病。鲁文公派襄仲送财物给齐侯,所以在郪丘结盟。
有蛇从泉宫出来,进入国都,数量像先君的数目。秋季八月辛未日,声姜去世,于是拆除泉台。
楚国发生大饥荒,戎人攻打楚国西南边境,到达阜山,楚军在大林屯兵。戎人又攻打楚国东南边境,到达阳丘,侵袭訾枝。庸国率领各蛮人部落背叛楚国。麇国人率领百濮部落聚集在选地,打算攻打楚国。于是楚国申、息两地的北门关闭。
楚国人商量迁都到阪高。蒍贾说:“不行。我们能去的地方,敌人也能去。不如攻打庸国。麇国和百濮,认为我们饥荒不能出兵,所以来攻打我们。如果我们出兵,他们必定害怕而回去。百濮散居各处,将会各自回到他们的城邑,谁还有空谋划攻打别人 ?”于是楚国出兵。十五天后,百濮就停止行动。从庐地往后,楚国打开仓库分发粮食,大家同甘共苦。楚军驻扎在句澨。派庐戢黎攻打庸国,到达庸国的方城。庸国人赶走楚军,囚禁了子扬窗。子扬窗过了三夜逃出来,说:“庸国军队人数众多,各蛮人部落都聚集在那里,不如重新派出大军,并且发动国君的直属部队,合兵一处再前进。”师叔说:“不行。姑且再和他们交战以让他们骄傲。他们骄傲而我们愤怒,然后就能战胜他们,先君蚡冒就是靠这样的方法征服陉隰的。” 楚军又和他们交战,七次交战楚军都战败,只有裨、鯈、鱼三地的军队追击了敌人。
庸国人说:“楚国不值得和他们交战了。”于是不再设防。楚庄王乘坐驿车,在临品会师,分为两队,子越从石溪出兵,子贝从仞地出兵,攻打庸国。秦国、巴国的军队跟随楚军,各蛮人部落和楚庄王结盟。于是灭掉了庸国。
宋国公子鲍对国人有礼貌,宋国发生饥荒,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粮食借给别人。对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没有不赠送东西的,还时常进献美味珍奇。他没有一天不在六卿的家里殷勤伺候,对国内有才能的人,没有不加礼相待的,对从桓公以后的宋国公族亲属,没有不体恤的。公子鲍容貌俊美而且艳丽,襄夫人想和他私通,没有成功,襄夫人就帮助他施行仁德。 宋昭公无道,国人拥护公子鲍是由于襄夫人的关系。
于是任命华元做右师,公孙友做左师,华耦做司马,鳞㼈做司徒,荡意诸做司城,公子朝做司寇 。当初,司城荡去世,公孙寿辞去司城官职,请求让意诸担任。不久他告诉别人说:“国君无道,我的官职接近国君,害怕大祸临头。放弃官职那么家族就没有庇护。儿子,是我的替身,姑且缓和一下灭亡。即使儿子死了,还不致使整个家族灭亡。”不久,襄夫人要让宋昭公到孟诸打猎并且杀死他。宋昭公知道这点,把全部珍宝都带上出行。荡意诸说:“为什么不到别的诸侯那里去 ?”宋昭公说:“连自己的大夫、国君祖母以及国人都不能容我,诸侯谁肯接纳我?况且既然曾经做过国君,如今又要做别人的臣子,还不如一死。 ”于是把他的全部珍宝都赐给左右随从让他们离开。襄夫人派人去让司城离开宋昭公,荡意诸回答说:“身为臣子却逃避国君的灾难,以后怎么事奉新国君 ?”
冬季十一月甲寅日,宋昭公准备去孟诸打猎,还没有到达,襄夫人王姬派帅甸去攻打并杀死了他。荡意诸为宋昭公殉死。《春秋》记载说:“宋国人杀死了他们的国君杵臼。”这是因为国君无道。 文公即位,让同母弟弟须做司城。华耦去世,任命荡虺为司马 。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左传》,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它详细记录了鲁文公十六年期间多个诸侯国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和外交事件,生动展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它清晰地呈现出各诸侯国在生存与发展中的种种谋划和斗争,如楚国在面临内忧外患(饥荒以及多方势力的威胁)时,通过正确的战略抉择(攻打庸国)转危为安,反映出当时乱世中各国的应对智慧和实力竞争。
在文学上,叙事手法精湛。事件叙述条理清晰、跌宕起伏,如楚国与庸国的战争,情节曲折,通过不同人物的言论和行为展现了战争的全貌和各方的心态。同时,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较为生动,如公子鲍的仁德之像、宋昭公的无道和无奈以及楚国君臣的智谋果敢等都跃然纸上。
它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思想观念和社会伦理。比如公孙寿为家族计而让儿子代任司城的举动,体现了当时家族利益与个人责任的复杂关系和纠结。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而立体的春秋历史画卷,不仅让后人了解历史,也为古代叙事文学和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左丘明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 《 左传 · 闵公 · 闵公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哀公 · 哀公二十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郑庄公戒饬守臣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庄公 · 庄公二十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文公 · 文公四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桓公 · 桓公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桓公 · 桓公十四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昭公 · 昭公六年 》 —— [ 周 ] 左丘明
相关推荐
- 《 左传 · 庄公 · 庄公二十三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昭公 · 昭公十三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成公 · 成公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襄公 · 襄公十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隐公 · 隐公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宣公 · 宣公十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庄公 · 庄公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传 · 昭公 · 昭公三十二年 》 —— [ 周 ] 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