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二节

· 孟子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拼音

所属合集

#孟子

译文

孟子说:“君子不讲信用,拿什么待人处世呢?”

注释

亮:同“谅”,诚信。执:秉持。

赏析

本章论诚信为立身之本。 孟子一方面说:“君子不亮,恶乎执?”另一方面却又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离娄下》) 这种自相矛盾,其实正是原则与变通二者的对立统一。一句话,要大信,不要小信;要在原则问题上讲信用,不要拘泥固守于小节上的一成不变。 “恶乎执,言凡事苟且,无所执持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同“谅”,诚信。

翻译

孟子说:“君子不讲求诚信,又怎么能保持操守呢?”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对于君子的重要性。君子若没有诚信,就难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品德。诚信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是维系人际关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只有秉持诚信,君子才能在各种情境中坚定不移,保持自己的高尚品行和道德操守。同时,这也提醒人们在为人处世中都要重视诚信,以诚信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