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石疏林图(题)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拼音

译文

画石头的笔法像似书法的飞白体,画树木的笔法像似书法的籀文。 画写意竹特别是竹叶需要通晓“八 法”。如果有人要理解、领悟这一点,就必须知道书法与绘画在远古时代本来是同为一体的,至今使用的笔法也基本上是相同的。

注释

飞白 :是汉字的一种书体,多具侧锋效果。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的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有一种特殊的表现效果,蔡邕见后,归作“飞白书”。这种书写方法,用笔若飞,其间丝丝露白,如枯笔所致,却是刻意而为。现今留存最有名的飞白书作品是武则天所写的《太子升仙碑》。 籀(zhòu): 古代的一种字体。中国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称“大篆”。 八法 :永字八法。

题诗的这幅《秀石疏林图》可以看出,坡石的勾皴以侧锋斫扫,苍劲的笔道中丝丝露白,正是典型的“飞白”书体;枯木则笔笔中锋,点划凝重,曲折重迭,顿挫有致,显出篆籀的意趣;写竹筱、踢枝用行草法,劲利而有弹性,撇叶用八分法,丰腴而又敦实,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悉合“永字八法”,枝叶纷披,摇曳生姿。整个描绘,以轻重疾徐的笔势,配合了干湿浓淡的墨彩,来摄取对象的形质、态势、情趣,朴实利落中,特别显得格局宏敞,意象高华。图上题诗即是赵孟頫对于书画同源的见解,他认为画石头、树木和竹子,以及兰花、梅花,都跟书写汉字的机理有内在联系。
赵孟頫

赵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幼聪敏,为文操笔立就。以父荫为真州司户参军,宋亡,家居。世祖征入朝,授兵部郎中,迁集贤直学士。帝欲使与闻中书政事,固辞。每见,必语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敏。诗文清邃奇逸,书法兼工篆、隶、行草,自成一家。绘画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马、花鸟。有《松雪斋文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