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通判朝奉宋丈

尘事如毛日日生,故园久拟问归程。 飞鹏怒薄扶摇上,病骥饥寻巀嵲行。 绿野尽头迷汉水,白云深处是樊城。 私怀借问何其似,祇看摇摇车上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h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或韵脚创作诗词以回应。
  • 通判:官名,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 朝奉:宋时对官员的尊称。
  • 宋丈:“宋”为姓氏,“丈”是对长辈的尊称。
  • 尘事:世俗之事。
  • 故园:故乡,家乡。
  • 薄(bó):迫近,靠近。
  • 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
  • 病骥(jì):生病的骏马。
  • 巀嵲(jié niè):形容山高峻。
  • 汉水:长江的支流。
  • 樊城:在今湖北襄阳,与襄阳城隔汉水相望。
  • 私怀:个人的心怀、想法。
  • 祇(zhǐ):仅仅,只是。
  • 旌(jīng):旗帜的一种,这里指车上的旗帜。

翻译

尘世间的琐事如毛发般每日不断滋生,我早就打算着询问回故乡的行程。 展翅的大鹏奋力搏击,直冲向高空的旋风;生病又饥饿的骏马在高峻的山间艰难寻觅前行之路。 在葱郁的绿野尽头,汉水的流向让人迷失方向;白云深处,那里就是我的家乡樊城。 要问我心中的情怀是怎样的,只看看那车上随风摇曳的旗帜就明白了。

赏析

这首诗围绕诗人的归乡之情与复杂心境展开。开篇“尘事如毛日日生,故园久拟问归程”便直白道出尘世琐事纷扰不断,所以归乡之心由来已久,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飞鹏怒薄扶摇上,病骥饥寻巀嵲行”, 运用对比手法,以“飞鹏”奋力高飞比拟心怀壮志者的进取,“病骥”艰难觅食象征自己处境艰难与困窘。通过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压力与无奈。 “绿野尽头迷汉水,白云深处是樊城”营造出一种空灵迷茫又带有无尽向往的意境。绿野与汉水勾勒出一幅自然画面,“迷”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诗人在尘世中找不到方向的迷茫;“白云深处是樊城”则点明了故园所在,白云增添了樊城的梦幻感与遥远感,让诗人的思乡之情更为深沉。 尾句“私怀借问何其似,祇看摇摇车上旌”,以景语结情,通过描写车上随风摇曳的旗帜,将心中复杂的情绪具象化,恰似旗帜的摇摆不定,含蓄又巧妙地传递出诗人难以言说的惆怅与对归乡的期盼交织的复杂思绪。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借景抒情与对比手法的运用都使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彭汝砺

宋饶州鄱阳人,字器资。英宗治平二年进士第一。历任幕职官。所著《诗义》为王安石见重,补国子直讲。为监察御史里行,陈时政十事。论不当以宦者主兵。历江西转运判官、京西提点刑狱。哲宗元祐为中书舍人。反对以“车盖亭诗案”穷治蔡确,落职知徐州。哲宗亲政,权吏部尚书。后知江州。有《鄱阳集》等。 ► 11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