忮求诗二首 其一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
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
己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
已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
势位苟相敌,畏偪又相恶。
已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
己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
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骛。
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
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
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
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
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
幽明丛诟忌,乖气相回互。
重者灾汝躬,轻亦减汝祚。
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悟。
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
终身祝人善,曾不损尺布。
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
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忮(zhì):嫉妒。
- 琐琐:形容人品卑微、平庸。
翻译
没有比宽恕更大的善了,没有比嫉妒更凶险的德了。嫉妒的行为就像妾妇的行为,卑微平庸哪里值得去数说。自己笨拙就忌讳别人有才能,自己阻塞就忌讳别人有机遇。自己如果没有功业,就忌讳别人能成功做事。自己如果没有同党援助,就忌讳别人得到很多帮助。势力地位如果相互敌对,就因畏惧逼迫又相互厌恶。自己如果没有好的名声威望,就忌讳别人文章名声显著。自己如果没有贤能的子孙,就忌讳别人子孙后代富足。为了争名日夜奔走,为了争利东西奔忙。只希望自己一个人荣耀,不怜惜他人被玷污。听到灾祸或许欣喜庆幸,听到祸事或许愉悦高兴。问他为什么会这样,自己却不知道原因。你的屋里神明到来,高明被鬼注视。天道常常会回报,嫉妒别人最终会自己耽误自己。在幽冥和明白间都被怨恨忌讳,乖僻之气相互循环互动。严重的会让灾难降临你自身,轻的也会减少你的福气。我现在告诉后生,猛然间大彻大悟。一辈子践行让人之道,不曾失去寸步。一辈子祝愿别人好,不曾损失一尺布。消除嫉妒之心,整个天下就会像降下甘露。家家都会获得吉祥,我也没有了恐怖。
赏析
这首诗着重论述了嫉妒的危害和应摒弃嫉妒的观点。诗中通过列举嫉妒者的各种表现,如嫉妒他人的才能、机遇、功业等,说明了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品德和心态。同时强调,嫉妒不仅会伤害他人,也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如减少福气、遭受灾殃等。作者以劝诫后生的口吻,呼吁大家要学会宽恕,消除嫉妒心,这样才能让天下祥和,自己也不再恐惧、焦虑。整首诗语言质朴,道理深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提醒人们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心态,以积极、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生活。

曾国藩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
► 453篇诗文
曾国藩的其他作品
- 《 六月二十八日大雨冯君树堂周君荇农郭君筠仙方以试事困于场屋念此殆非所堪诗以调之 》 —— [ 清 ] 曾国藩
- 《 丙午初冬寓居报国寺赋诗 》 —— [ 清 ] 曾国藩
- 《 题彭旭诗集后即送其南归 》 —— [ 清 ] 曾国藩
- 《 挽胡林翼母联 》 —— [ 清 ] 曾国藩
- 《 入陜西境六绝句 其四 》 —— [ 清 ] 曾国藩
- 《 送邓伯昭兼简家伯醇秀才三首 其一 》 —— [ 清 ] 曾国藩
- 《 国士桥 》 —— [ 清 ] 曾国藩
- 《 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 其三 》 —— [ 清 ]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