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平甫定庵五咏 其一 定庵

· 朱熹
风生长林悲,云起空谷暝。 下有不死人,一室常在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íng)**: 日落,天色将晚,这里指天色昏暗。
  • **: 佛教用语,指禅定,即一种凝心专注、摆脱杂念的精神状态 。

翻译

山林间狂风呼啸,发出令人悲伤的声响,山谷中云雾涌起,使得四周的天色逐渐昏暗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有一位追求精神超脱的人,在他的那间屋子里常常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安稳,不为外界所干扰。

赏析

这首诗开篇营造出一种雄浑又略带悲凉的自然景象。“风生长林悲”,狂风在广袤的树林中呼啸而过,“悲”字赋予风声以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强大以及带来的那种萧瑟之感;“云起空谷暝”描绘出云雾自幽深空荡的山谷中升腾而起,天色渐渐阴暗,画面感极强,更增添了一种静谧和神秘的氛围。

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景及人,“下有不死人”中的“不死人”并非指肉身不朽,而是指精神上达到无我、宁静境界的人。“一室常在定”,表明此人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始终能保持内心如禅定般的安定平和。此诗以自然环境的变动衬托室内人的内心静谧,通过营造意境来传达对一种超凡精神境界的追求,短短二十字意味深远,展现出朱熹诗作中深沉的哲学思考和心灵探寻。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