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亨仲作亭西山颜曰可友以书
君不见子猷嗜好与俗殊,种竹不可一日无。又不见太白清狂世绝伦,举杯邀月独相亲。
风流二子去已远,尘埃那复闻高人。郑侯未遇身更閒,躬耕自乐岩谷间。
开亭容膝日寄傲,坐对嶕峣崒嵂之西山。西山苍翠如堆玉,松奏笙竽云作屋。
澄鲜爽气日夕佳,不学时情易翻覆。田文唾面嗔小儿,翟公署门良可嗤。
悠悠权利悲一时,乐哉此友谁能知。郑侯与我论心久,年少相从今白首。
对山勿著绝交书,要须著我成三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猷:王徽之的字,东晋名士,性卓荦不羁,爱竹成癖。
- 太白: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著名诗人,其性情豪放不羁。
- 尘埃:尘世,这里指在世间。
- 郑侯:即诗题中的郑亨仲,“侯”是一种尊称。亨(hēng)
- 閒:同“闲”,闲暇。閒(xián)
- 嶕峣崒嵂(jiāo yáo zú lǜ):形容山势高峻。
- 澄鲜:清新、明洁之意。
- 田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孟尝君,他曾对嘲笑他的小儿很生气。
- 翟公:汉武帝时的廷尉,翟公为官时,宾客盈门;罢官后,门可罗雀。这里借此讽刺世态炎凉。
- 论心:谈心,互相倾诉心意。
翻译
你难道没看到子猷的嗜好和世俗大不相同,他爱竹甚至到了一天都不能没有竹子的地步。你又难道没听说太白的清朗狂放举世无人能比,他独自举杯邀请明月来和自己亲近。 这两位风流之士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在这尘世之中哪里还能听闻有那般高雅的人。郑侯在尚未有好的际遇时更加闲适自在,亲自在山谷间耕种并以此为乐。 他建造了一座仅能容身的亭子,每日在此寄托自己的傲然情怀,闲坐面对那高峻雄伟的西山。西山那翠绿的颜色如同堆砌的美玉,松林发出的声响好似笙竽奏鸣,云朵像是覆盖山间如同房屋一般。 山林间清新爽快的气息早晚俱佳,不像世间人情那样容易反复无常。田文对嘲笑他的小儿嗔怒,翟公被罢官后门庭冷落实在可笑。 那些追逐权力利益的人只能悲哀一时,而郑侯以西山为友的这般快乐又有谁能真正知晓。郑侯与我倾心交谈已经很久,我们从年少时就相互陪伴直至如今头发都变白了。 面对西山不要写下绝交书,一定要算上我来成为这山中的三位好友。
赏析
这首诗开篇借助王徽之爱竹、李白邀月的典故,引出高雅之人难觅的感慨。进而描写友人郑亨仲身处未遇之境却能闲适自在,躬耕岩谷,建造亭子寄托傲世情怀,展现其淡泊名利的心境。诗中对西山景色的描写“西山苍翠如堆玉,松奏笙竽云作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山之美,给人以悠远宁静之感。同时,诗人通过田文和翟公的事例,讽刺了世态炎凉、人情反复。最后表达诗人与郑亨仲深厚的友情,并希望与西山一同成为好友,体现出他们超脱尘世、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品德的赞赏,又有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在情感与意境上都富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