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注释
- 精禋(yīn):虔诚地祭祀。 禋:古代祭祀的一种。
- 俄感格:很快就得到神灵的感应。 俄:很快,不久 ; 感格:神灵感应。
- 遽(jù)萦仍:很快就萦绕不断。 遽:急速 ; 萦仍:萦绕。
- 剪水瑶花怯:雪花像剪刀剪出的水一般清澈又带着娇羞态的瑶花。 瑶花:雪花的美称。
- 柳絮凝:柳絮般的雪轻轻凝聚。
- 共忻(xīn):一同欣喜。 忻:同“欣”,喜悦。
- 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这里代指衣物。
- 三径草:“三径”常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这里指荒凉的小路被雪覆盖。
- 九华灯:装饰华丽的灯。
- 浑无托:完全没有依托之处。 浑:完全。
- 渔舠(dāo):小船。 舠: 一种小型轻快的船。
- 弗胜:承受不了。 胜:承受。
- 冈峦徒见陇(lǒng):山峦只看到被雪覆盖得像田垄一样。 陇:田埂。
- 阡陌(qiān mò):田间小路。
- 塍(chéng):田间的土埂子。
- 庭玉:庭院中的雪,如玉一般。
- 台云:亭台楼阁上堆积如云朵般的雪。
- 困袁:这里可能用典(因资料有限,具体用典待考),大致表示处境艰难。
- 饱武:同样可能是典故,推测为安享富足(具体需更多背景资料)。
- 斗帐:一种小帐子。
- 孤椀(wǎn):孤独的碗,“椀”同“碗” 。
- 并肱(gōng):两人胳膊挨着胳膊,形容关系亲密。 肱:胳膊从肩到肘的部分,泛指胳膊。
- 坎地:在地上挖坑。 坎:坑。
- 周雅:《诗经》中的《大雅》《小雅》,这里指高雅的诗歌。
- 燕山讵(jù)可登:燕山难道还能攀登吗? 讵:岂,表示反问。
- 齐宫当日景:齐国宫殿当日的景象(具体景象依历史典故,此处未详述)。
- 谢句: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等的诗句。这里大概指优美的诗句。
- 抱膝:抱膝而坐,形容孤独的状态。
- 传笺:传递诗笺,交流诗歌。
- 郢(yǐng)歌:即郢中歌,高雅的歌曲或诗词佳作。
- 楚曲:楚地的歌曲。这里指和郢歌相呼应的曲子,比喻和朋友的诗歌唱和。
- 跛足惭追骥:像跛足的马惭愧地追赶良马,自谦才华不足。 骥:好马。
- 凡材强就绳:平凡的材料勉强按照标准来要求。 强调自己能力有限,努力追赶。
- 汗颜从夺锦:惭愧地跟随众人去争夺荣誉。 汗颜:因羞愧而脸上出汗。
- 临渑(miǎn):靠近渑水。这里可能暗示痛饮,因渑水与饮酒典故有关(具体典故可查阅更多资料)。
- 喻问悬荀鹤:不太明确具体含义(疑似用典,但需更多出处资料,大意似乎是将问题高悬)。
- 虞弦动沈鹏:同样需要更多背景,推测与某种高尚声音引发宏大景象有关(可能是虚指引发共鸣等)。
- 布鼓:用布蒙的鼓,声音沉闷。这里布鼓岂鼟鼟(tēng),自谦自己的诗作如布鼓,不能如同他人那样美妙响亮。 鼟鼟:形容鼓声。
翻译
听说长安此时雪花稀少,人们为此寝食难安祈求降雪。虔诚的祭祀很快得到神灵感应,雪花纷纷飘舞萦绕不止。那雪花如剪出的清水般带着娇羞的瑶花,像风中凝聚的柳絮轻轻飞舞。大家一同欣喜田地里有了麦子,可又有谁会念及游子没有足够的衣物。
雪花飘落,仿佛宽阔的春天恩情般洒向大地,侵入窗户的雪花增添了清晨的光辉。小路被雪覆盖,往日的荒草难见,灯光也被雪的光芒掩盖。栖息的鸟儿完全找不到依托之地,小船也快承受不住积雪的重量。山峦只看到被雪铺成田垄模样,田间小路的土埂被雪掩埋不见踪迹。
庭院中的雪堆积盈尺,亭台上的雪层叠如云朵般厚。处境困窘的人哪有心思欣赏,安享富足的人又能有什么特别作为?在小小的床帐里对着孤独的碗发愁,回忆起围炉而坐胳膊挨着胳膊的温暖时光。闲暇时提着瓶子煮茶品茗,在地上挖坑尝试藏冰。高雅的诗歌不妨咏唱,可燕山这般被雪覆盖,难道还能攀登?齐国宫殿当日的雪景,以及谢灵运那般的美妙诗句被后人时常赞颂。
独自抱膝而坐发愁没有同伴,幸好传来诗笺得到远方朋友的回应。别人的诗作美妙无比,我的应和之作勉强相随。我像跛脚的马惭愧地追赶良马,平凡的才能勉强努力。惭愧我也参加诗赛的争夺,真想在渑水边畅快饮酒。一些疑问就像高悬的谜题,高尚的声音引发共鸣。本来也就是姑且遣散心中兴致,我这如布鼓般的诗作哪能发出响亮美妙之声。
赏析
这首诗围绕雪展开了丰富的描绘与情感抒发。开篇从人们祈求降雪写起,展现出雪对人们生活与心境的影响 。雪景描写细腻,“剪水瑶花怯,摇风柳絮凝”将雪花比作瑶花和柳絮,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雪花的轻盈与柔美。
诗中也交织着现实生活的感慨。既有因为雪灾致使鸟儿无托、小船不堪重负的困境,又有雪中人们不同的心态,如“困袁那有意,饱武亦何能”,对比出困苦之人与安享之人面对雪景截然不同的心境。
作者在诗中多次引用典故,并进行自我谦称。“跛足惭追骥,凡材强就绳”等语句表现出作者的谦逊,同时和朋友传笺唱和,在诗中分享心情,既表达了友情,也反映出文人相互交流切磋的文学氛围。整首诗题材丰富,将雪景、生活、友情与自我思考融为一体,从中可体会到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其深厚的文学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