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琴志楼送外弟罗二还南昌

楼头日皎皎,岩下瀑喧喧。 甑空瓶亦罄,逝将去名山。 名山谁能别,旋复视子颜。 胸中万千说,厓略明其端。 自汝姊来归,辄许两弟贤。 陟也秉高朗,纵若鹓鸾骞。 子性较静默,思理能研专。 丈人综天人,德泰遇迍邅。 二子游津藩,践取寻蹄跧。 汝姊既夭逝,丈人复沈泉。 时睹子兄弟,肝肠为抽煎。 今岁春夏交,子泊武昌船。 来过意恍悢,未能去缠牵。 孰期范易徒,发兴庐山颠。 携持作良游,豁如矢离弦。 杳冥拂烟水,颠倒披冈原。 既谒濂溪坟,复探东林禅。 逶迤通远驿,黑雨压屋椽。 子痛在牙齿,昼趋宵不眠。 浩然思去归,筇杖当户悬。 范易各有赠,离情写悁悁。 我意不谓尔,彊勉道所先。 毋以微末疾,坐损心力坚。 子果奋袂从,辛艰狎轻便。 道路所觏接,寺观所流连。 云岚所变灭,峰瀑所雄妍。 众奇控万怪,一一托吟篇。 昨憩琴志楼,五老置我前。 生此皇古怀,翱翔廓周旋。 匡庐何所有,其有岂能传。 请看垂天云,俄顷弥大千。 元黄何端倪,石罅乃云根。 群瀑龙虬腾,震发宇宙间。 下注极不测,盍视瀑所穿。 元化有原本,流变姑舍旃。 氤氲混一气,吾顽抗天权。 子归求诸心,心以通诸天。 睢睢玩若遗,绵绵与环联。 所悲囿文字,神君惨不欢。 还持将母思,因之梦山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山:即庐山。
  • 外弟:表弟。
  • 甑(zèng)空瓶亦罄(qìng):炊具和容器都空了,形容生活贫困。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罄,尽。
  • 厓略:大概,大略。
  • 来归:指女子出嫁。
  • 陟(zhì):此处可能指罗二弟弟的兄长。
  • 鹓(yuān)鸾骞(qiān):鹓鸾高飞,比喻人有美好的前途。鹓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骞,高举,飞起。
  • 思理:思考能力,思维。
  •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罗二的父亲。
  • 综天人:精通天文人事。
  • 迍邅(zhūn zhān):指处境艰难。
  • 津藩:大概指某种社会交往、游历之地。
  • 蹄跧(quán):踪迹。
  • 夭逝:过早去世。
  • 沈泉:去世。沈,同“沉”。
  • 恍悢(kuǎng liàng):惆怅,忧伤。
  • 范易:可能为人物名字,具体不详。
  • 兴(xìng):兴致。
  • 濂溪:指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
  • 东林禅:东林寺的禅学。东林寺在庐山西北麓,是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之一。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 筇(qióng)杖:用竹做的手杖。
  • 悁悁(yuān yuān):忧愁,忧伤。
  • 彊勉:勉强。
  • 觏(gòu)接:遇见,接触。
  • 五老:庐山五老峰。
  • 皇古怀:对远古的情怀。
  • 元黄:天地的代称,这里指大自然的色彩变化。
  • 云根:古人认为云从山石中生出,故云根指深山高远云起之处。
  • 龙虬(qiú)腾:像蛟龙一样腾空飞起。龙虬,蛟龙。
  • 元化:造化,大自然的发展变化。
  • 氤氲(yīn yūn):形容气或光色混合动荡的样子。
  • 睢睢(suī suī):睁大眼睛,这里形容专注。
  • 囿(yòu):局限,拘泥。

翻译

楼头上阳光洁白明亮,山岩下瀑布水流喧闹。生活贫困,炊具空了容器也见底了,你终究将要离开这名山而去。

谁能轻易离别这名山?我立刻又看向你的容颜。心中有千言万语,只能大致说明要点。

自从你姐姐嫁过来,就一直夸赞你俩两兄弟贤能。你兄长品性高尚爽朗,如同鹓鸾展翅高飞。你性格比较安静沉默,擅长钻研思考。你父亲精通天文人事,品德高尚却遭遇艰难困厄。你们兄弟在外游历,追寻过往踪迹。

你姐姐过早离世,你父亲也离开了人世。时常看到你们兄弟俩,我心里十分痛苦煎熬。今年春夏交替之时,你的船只停泊在武昌。你前来看望我神情忧伤,始终没能摆脱这些牵挂。

谁能想到你和范易等人改换行程,兴起游玩庐山的念头。你们携手畅游,心情畅快如同离弦之箭。你们畅游在烟雾弥漫的江湖间,穿梭于起伏连绵的山冈原野。

已经拜谒了周敦颐的坟墓,又探寻了东林寺的禅学。曲折前行来到远方驿站,黑色的大雨仿佛要压垮屋椽。你牙疼难忍,白天奔波夜晚难以入眠。你毅然决定回去,竹杖就挂在门口。

范易等人都送了礼物,饱含着离别时的忧愁。而我的想法却不这样,还是勉强劝你以自己的目标为重。不要因为小小的疾病,就减弱内心的坚定。

你果然振作精神听从劝说,历经艰辛把困难当成平常。一路上所遇到的人与事,寺庙道观流连忘返。云雾变幻无端,山峰瀑布雄伟美丽。众多奇妙怪异的景色,都一一寄托在你的诗篇里。

昨天你在琴志楼休息,五老峰就在眼前。生出对远古的情怀,思绪在广阔天地间翱翔。庐山究竟有什么?它那些奇妙的景致又怎能完全描述出来。

你看那遮天蔽日的云彩,转眼间弥漫整个天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莫测,石缝间就是云彩的根源。众多瀑布如蛟龙腾空而起,声势震动整个宇宙。它们向下倾泻流向深不可测之处,何不让我们看看瀑布所穿过的地方。

大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它的根源,其中的变迁暂且不必深究。天地间弥漫着浑然一体的气息,虽然我愚钝却也想抗拒天命。

你回去之后从内心探寻,内心可以与天地相连。专注凝视仿佛忘却一切,仿佛与天地始终环环相扣。只是悲哀被文字所局限,美好的意境如同神灵般让人不能尽情欢乐。还是怀着侍奉母亲的思念,带着这种情感在梦里见到故乡的山川。

赏析

这首诗是陈三立送外弟罗二返回南昌时所作,全诗围绕着送别的主题,展现出丰富复杂的情感和壮美的自然联想。

诗的开篇描绘了匡山琴志楼的景色,“楼头日皎皎,岩下瀑喧喧”,以明亮的日光与喧闹的瀑布营造出一种清幽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为送别定下基调。接着叙述罗二生活处境的艰辛与即将离去的情形,引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中回忆过去,讲述了罗二家庭的种种变故,包括姐姐与父亲的离世,表达出对他们兄弟俩的同情。“今岁春夏交”一段详细描述了罗二的行程,以及他旅途中患病、思乡等遭遇,把生活中具体的经历和情感细节一一展现。

在描写罗二游庐山的部分,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庐山之景,“既谒濂溪坟,复探东林禅。逶迤通远驿,黑雨压屋椽”等句,既有对人文遗迹的追寻,也有对自然景观的刻画。“子痛在牙齿……离情写悁悁”表现出朋友间的牵挂和离别的不舍。

诗人接着通过对庐山景色更深入的描绘,如“众奇控万怪,一一托吟篇”,强调庐山景色之奇特,并借此表达对自然奥秘的思考,提及“元化有原本,流变姑舍旃”等观点。最后,诗人叮嘱罗二从内心去感受世界,希望他能够不被世俗和文字所局限,同时表达对罗二母亲的关怀以及对故乡山川的情感。

整首诗将送别之情、对友人家世的感慨、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融为一体。语言古朴典雅,情感真挚深沉,在展现传统律诗严谨结构的同时,又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

陈三立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