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五日止庵相国假乙盦斋作逸社第一集招蒿庵中丞庸庵制府沤尹侍郎病山方伯入社同人成赋诗

媛姝互提携,散吟满海甸。 历历婆娑影,明灭隔霜霰。 融风含柳梢,照楼有新燕。 相公抚时物,坐觉负几砚。 去住肯相妨,易帜奖高宴。 为招四老人,古之逸民选。 譬彼溃围军,骁腾待邻援。 又如玄霄云,脱坏续片片。 终知羽翼成,霸图获再奠。 晴昼居士庐,盆枝花欲遍。 神光在襟裾,须眉眼中见。 酒酣悲生肠,八极血仍溅。 蝮蛇伺我侧,吞噬逼寝荐。 束手与偕亡,果验儒术贱。 雁影迷关山,鸡声静庭院。 留此歌泣地,聊许道不变。
拼音
陈三立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