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日携隆恪登恪逾含鄱岭至栖贤寺过玉渊憩三峡桥遂寻琴志楼废宅三首 其一

荒居偪贼围,闻警纷奔掷。 誓留殉名山,孤呻延岁月。 袅袅秋风清,胜赏缠前历。 裹魂翠筱径,碎砾踏狼藉。 纵眺含鄱口,宙合俨创辟。 巨浸界长流,洲渚献凹凸。 千峰挺剑铓,群飞避羽翮。 蟠蜿岚霞表,下烛江湖白。 泱漭纳景新,崎岖取途迫。 一发悬万仞,投影飘叶疾。 石滑无留趾,侧瞰肝肠裂。 挥手断天梯,溪流平绕宅。 篱落穿鸡孙,黍黄盖阡陌。 环回达寺廊,苏此坠云鹘。
拼音
陈三立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