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余倦知同年

突兀充隐匡庐颠,诀公海屋风肃然。 心知死别口则钳,烦冤絓结中肠煎。 不谓一瞥公我先,牢强挤仆孱羸延,恒干莫诘归之天。 自忝过从各少年,乡贡都试题名联。 跌宕朋酒交辎軿,宦辙所至踪仍连。 道义文字相磨研,虽异出处期孤骞。 公之政化江汉渐,声绩翕赫儒术专。 移赣折狱维国权,触忤获罪偿归田,劲节刚气华夷瞻。 晚杂流人涨海边,依倚呴濡同苟全。 小车穿市飘霜髯,市驵笑指腹便便。 通话屡对月挂檐,愤世嫉俗叱咤兼,表里纯一泯猜嫌。 岁更祸乱侵戈鋋,人极壤圮丛忧缠。 歌泣抒寄千百篇,受材雄骜脱拘挛。 涛波汹涌霆雹旋,孰当旗鼓甘执鞭。 时或截句娱广筵,冥搜肝肾如逃禅。 得隽自护万选钱,芷兰臭味金石坚。 离居不绝驰吟笺,慰问雪埋迄花妍。 疏嫚何由答殷拳,猝遘沴厉凋耆贤。 病妇弱息成弃捐,裹饭抚棺蹶不前。 飞泪但加流涧泉,睥睨失公眩坤乾。 三老图犹卧榻悬,生死同归夔怜蚿。 公有隐憾谁为传,高峰斜日嘶残蝉。
拼音
陈三立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