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嘉纳治五郎以考察中国学务来江南既宴集陆师学堂感而有赠

国家丧败馀,颇复议新政。 仍遵今皇谟,嗫嚅诵甲令。 四海学校昌,教育在釐正。 所恨益纷庞,末由基大命。 去圣日久速,终古一陷阱。 礼乐坏不修,侈口呓孔孟。 譬彼涉汪洋,航筏失导迎。 盲僮拊驹犊,旷莽欲何骋。 陶铸尧舜谁,多算有借镜。 东瀛唇齿邦,决泱大风盛。 亦欲煦濡我,挟以禦物竞。 群士忽奔凑,有若细流迸。 觥觥嘉纳君,人伦焕斗柄。 创设师范章,捷速日还并。 归置游钓地,瞬息变讴咏。 起死海外方,抚汝支那病。 顷者翩来游,蓄念挚且劲。 踪迹北而南,王公遍造请。 联袂金陵城,须眉柳月映。 雍容貌儒者,顿使增叹敬。 朋侣二三辈,冠服尽明靓。 晶天虫鸟绝,酒坐龙虎横。 剑佩冷无声,深堂步寥夐。 历观我黉舍,根柢析究竟。 瞠目不能答,头汗羞瞀醟。 君既洞症结,反拟施括檠。 色下语益纯,孰云杂嘲评。 余乃执爵兴,种祸岂能更。 诱掖振厉之,先觉顺其性。 大同无町畦,天人互相庆。 欷歔立歧路,仰视纤云净。 持此谢嘉宾,且以证后圣。
拼音
陈三立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