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寄杨叔玫时杨为江西巡抚令入红十字会观日俄战局

海涎千斛鼍龙语,血浴日月迷处所。 吁嗟手执观战旗,红十字会乃虱汝。 天帝烧掷坤舆图,黄人白人烹一盂。 跃骑腥云但自呼,而忘而国中立乎,归来归来好头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鼍龙(tuó lónɡ):扬子鳄,这里用来营造一种神秘、汹涌的氛围。
  • 吁嗟(xū jiē):感叹词,表示叹息。
  • 坤舆图:指大地,这里象征世界局势,包含着当时混乱的国际关系。
  • :通“尔”,你。

翻译

大海翻涌着千斛的波涛,仿佛鼍龙在低语,鲜血漫卷,连太阳和月亮都迷失了方向。唉,手持观战旗帜,可红十字会却仿佛是寄生于这残酷战局的东西。上天仿佛在焚烧抛掷这世间版图,黄种人与白种人在这一场混战中被烹煮在同一个“盆子”里。人骑在充满血腥的云雾之上呼喊,却忘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中立,还是归来吧,好好保住自己的脑袋。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日俄战争时期的残酷景象。开篇“海涎千斛鼍龙语,血浴日月迷处所”通过夸张的描写,营造出极为震撼的战争画面感,写出战争的血腥和混乱。“吁嗟手执观战旗,红十字会乃虱汝”表达了对打着红十字会旗号却被战争利用现象的愤懑。“天帝烧掷坤舆图,黄人白人烹一盂” 则写出在这场国际大战中所有人都深受其害。最后 “跃骑腥云但自呼,而忘而国中立乎,归来归来好头颅” 对那些投身混战、忘却自身国家中立立场的人发出了冷峻的劝告,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这种不顾国家立场盲目卷入战争行径的批判。整首诗,语言激烈,情感愤懑,展现出诗人面对复杂且残酷现实的反思与痛心。

陈三立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