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一日徐惺初刘皓如至谒墓毕相与步松林间晚还峥庐玩月

荒山廓无侪,兀与坟墓语。 二子幸勇决,鸣箯造廊庑。 春风吹嫩晴,尽乾昨宵雨。 写忧见颜色,巾袂暖桃坞。 满腹置岩壑,印证足已举。 导观马鬣封,摩碣一叹怃。 群峰自天下,其气如龙虎。 穿出青松林,草木共肺腑。 杂花带陂陀,紫翠迷处所。 鸣鸠宫徵同,呴雉窜且舞。 有鹊毛羽奇,修尾颇未睹。 芳景翼灵飔,媚此世外侣。 晚树藏峥庐,向壁捉襟肘。 各持万变胸,酒酣话酸苦。 俄顷楼窗明,竹杪大月吐。 濯野讶霜霰,照溪起砧杵。 缥缈化宇间,对影孰宾主。 恍惚仙真趋,鸾鹤在何许。
拼音
陈三立

陈三立

陈三立(1859-1940),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九江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合称“维新四公子”。光绪15年己丑(1889)进士,官吏部主事,期间曾参加强学会。光绪21年(1895),弃吏部主事官职,往湖南协助其父推行新政,办时务学堂、武备学堂、算学馆、《湘报》、南学会,罗致了包括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在内的维新志士,湖南风气为之一变,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中心之一。戊戌(1898)政变后,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峥庐。后出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清亡后以遗老自居,1937年卢沟桥事变,绝食五日而死。其诗宗尚黄庭坚,风格清奇拗涩,是近代同光体赣派的领袖,梁启超称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有《散原精舍诗》、《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 ► 28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