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 老子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拼音

所属合集

#道德经

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注释

大象:大道之象。 安平太:安,乃,则,于是。太,同“泰”,平和、安宁的意思。 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既:尽的意思。

赏析

“乐与饵”指流行的仁义礼法之治,“过客”指一般的执政者,但还不是指最高统治者。老子在本章里警诫那些执政的官员们不要沉湎于声色美食之中,应该归附于自然质朴的大道,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定与发展。统治集团纵情声色,不理政事,这是在春秋末年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使人民群众遭受严重的痛苦。而在日常生活中,统治者荒于朝政,根本不关心人民群众的死活。老子对于当时这种状况极为清楚,他这章里所说的话,表明他为老百姓的安危生存而忧虑的历史责任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执大象:执守大道。大象,指无形无象的“道”。 :这里指美好的食物。

翻译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天下的人便都来向他投靠。人们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都和平而安泰。动听的音乐和美味的食物,能使过往的行人停步。而“道”用言语表述出来,却平淡无味,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着,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

赏析

这一章老子强调了“道”的伟大和独特性。“执大象,天下往”形象地描述了“道”对众人的吸引力。“往而不害,安平泰”表明遵循“道”会带来和谐与安宁。“乐与饵,过客止”通过对比,突出“道”与世俗吸引人的事物的不同。最后指出“道”平淡且无形,却有着无尽的作用,体现了“道”的微妙和深远意义。这章旨在引导人们超越对感官之乐的追求,去体悟和追寻那深奥的“道”。

老子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