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抚王临骐骥见寄

· 苏颂
十月河滨土未乾,行人裘褐苦沾汗。 边侯顾遇劳纡轸,驿舍留连暂憩鞍。 义贯雪霜松操古,气凌星斗剑光寒。 待君早晚功名就,重约虚斋论隐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和(hè) 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或韵脚来写作诗词与之相应。
  • 安抚 官名,全称为安抚使,负责掌管一路军政事务等。
  • 王临 应是人名。
  • ****骐骥(qí jì) 本指千里马,这里借指使者所乘的良马,这里可能用来指代送信之人。
  • 河滨 河边,河岸。
  • ****裘褐(qiú hè) 泛指御寒的衣服,裘是皮衣,褐是粗布衣服。
  • ****纡轸(yū zhěn) 这里表示辛勤、劳顿,也可理解为对人的关怀。
  • 驿舍 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中途歇宿、换马的地方。
  • ****憩鞍(qì ān) 停下休息,让马卸鞍休息。
  • 松操 像松树一样的节操,比喻坚贞的品德。
  • 隐桓 一般认为这里“隐桓”不是字面普通意思,推测应该是指深奥的道理或某种高深的学说、理念等 。

翻译

十月时分,河边的土地还没有完全干涸,赶路的行人虽然穿着御寒的衣服,却还是被汗水浸湿。边境的官员辛苦地四处奔波,关怀备至,我在驿站中停留了一会儿,暂时让疲惫的马儿卸鞍休憩。您的正义如同经受过雪霜考验的古老松树,坚贞不渝,气质似凌厉寒冷的星斗和宝剑之光,超凡脱俗。期待您能在不久后建功立业,到那时,我们再在清雅的书斋里重新相聚,深入探讨那些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

赏析

这首诗是苏颂对王临寄来文字的回应之作。开篇描绘了十月河边的景象,通过行人被汗水浸湿衣服这一细节,暗示出环境的复杂或行路的辛苦。颔联写边侯(官员)的关怀和自己在驿舍短暂歇息,展现出征途上的温情。 颈联是全诗亮点,用“松操”“剑光”等比喻来夸赞王临的高尚品格和不凡的气质,对仗工整且富有感染力,将人格精神与自然意象巧妙融合,形象生动。尾联则表达了对王临未来成功的期待,并约定功成名就后再深谈学问。整首诗既透露出征途羁旅之感,又充满对友人品德才能的赞美和美好期望,情感真挚,格调高雅。语言质朴又不失文采,通过多种意象和比喻,营造出深沉且积极向上的氛围 。

苏颂

苏颂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6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