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 重阳括杜牧之诗

·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拼音

译文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裏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张子野词》入「双调」。李德润词名《定风流》,张子野词名《定风波令》。又名《捲春空》、《醉琼枝》。敦煌曲子词联章两首,其一:「攻书学剑能幾何,争如沙塞骋偻侈。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其二:「征战偻罗未是功,儒士偻侈转更加。三策张良非恶弱,谋略,汉兴楚灭本由他。 项羽翘據无路,酒後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两词为武将与儒士回答,「定风波」以喻平定社会动乱,词风豪健,为此调之始词。另有敦煌曲子词三首为讲述伤寒病癥口诀。此体始自五代欧阳炯,为通用之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二仄韵,後阕五句二平韵叶四仄韵。另有双调六十三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後阕六句四仄韵叶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阕五句三平韵叶两仄韵,後阕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後阕各五句两平韵叶两仄韵诸变体。《乐章集》演为慢词,一入「双调」,一入「林鐘商」,并全用仄韵。此调以七言句式为主,每句用韵,于平声韵中三叶仄韵,插入三个两字句,调势于流畅时忽然顿挫转折,因而韵律复杂,其中之两字句很难处理,用此调时应注意格律与词意之转折变化。此调適应之题材较广。从始词来看,此调宜于表现社会重大题材,亦宜言志与酬赠。欧阳炯、孙孟光、蔡申道、陈西麓等亦用以抒闺情。魏夫人用以写暮春感怀,词情极为婉约。欧阳文忠词六首,多写人生感慨。 「重阳」:《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及《东坡外集》「重阳」题下注:「括杜牧之诗。」傅子立注:「杜牧之《九日》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更沾衣。』」刘尚荣按:「《才调集·卷四》、《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收此诗,题作《九日齐安登高》,字句异同见校记。」 翠微:傅子立注:「《尔雅》云:『山未及上曰翠微也。』」刘尚荣按:「见《〈尔雅〉注疏·卷七·释山》。晋郭景纯注:『近上旁陂。』宋邢炳(Bǐng)疏:『谓未及顶上、在旁陂陀之处,名「翠微」。一说:山气青缥色,故曰「翠微」也。』」 牛山:傅子立注:「《列子》:『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據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據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惟事之恤,行假念死乎!臣之所以独窃笑也。」景公惭焉。』」刘尚荣按:「事详《列子·力名》,又见《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引文稍异。」後以「牛山叹」、「牛山泪」、「牛山悲」、「牛山下涕」为悲叹人生短暂之典。

本词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西元一〇八一年)九月。上片,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显示了東坡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赏析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上片即花生情,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 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酒文化现象」,東坡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节了,雲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写把酒临风,喝个痛快是为了酬谢佳节。登山临水,同樣也是为了酬谢佳节。即使夕阳快落山了,也用不着愁怨。夕阳是自然界中「无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阳」也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杜牧含蓄地说人生「只如此」,而東坡则直言不讳人生「谁不老」。尤其词的最後引齐景公泣牛山的故事,传情达意,精炼入微,可谓妙笔。 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東坡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東坡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 酩酊(mǐng dǐng):形容醉得很厉害。
  • 云峤(qiáo):即员峤,古代神话传说中海中的仙山。
  • 牛山: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南部,春秋时齐景公游牛山而泣的典故所在地。

翻译

与客人带着酒壶登上青山。江水倒映着秋天的影子,大雁刚刚飞起。在尘世中很难碰到开口欢笑的时候。趁着年轻,一定要把菊花插满头才回去。沉醉大醉也只是为了这个佳节。那如仙山般的地方,登山临高不用埋怨那斜阳余晖。古往今来谁能不老呢。多少事情,又何必像齐景公在牛山那样哭泣沾湿衣裳。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重阳节与友人登山赏景,饮酒作乐,体现出一种旷达超脱的心境。下片则表达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但又有一种豁达的态度,不为衰老而悲伤哀愁。词中巧妙括用杜牧诗句,浑然天成。全词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苏轼一贯的乐观与洒脱。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