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叔石月屏图
注释
- 永叔:指欧阳修,字永叔 。
- 征:运行。
- 虢(guó)山:地名。
- 二曜(yào):指日月。
- 蟾兔:传说月中有蟾蜍和玉兔,故以蟾兔代指月亮。
- 关:关住,拘束。
- 玉杵:传说中月宫里捣药的杵。
- 青壁:青色的石壁。
- 不间:不管,不论。
- 高邈(miǎo):高远。
- 老蚌:比喻有贤子,这里是说老蚌受月光感应孕育珠胎 。
- 海犀:海犀望月,传说犀牛角有白纹,感应星星而入角。
- 彤霞:红霞。
- 灵砂:道家的丹药,传说有神奇功效。
- 白虹:白色的虹霓,相传虹能入石产玉璞(pú) 。
- 笼笼:雾气弥漫的样子 。
- 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的号,卢仝对月有诸多奇思妙想。
- 隐:隐藏。
- 灵光:神奇的光芒。
- 烛:照耀。
翻译
太阳和月亮在天上运行,向下照耀着世间万物的根本。朝着日月光照的万物得以生长繁荣,背离的便走向死亡,所以日月是万物生死的关键所在。 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东西方向交互运行,白昼黑夜不停歇。为什么虢山上的石头,却留下了这皎洁月亮的痕迹长久地保存着呢。 石头上桂树般的阴影稀疏错落,就好像一幅天然的图画形成于其中。永叔得到这块石头却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写了歌让我探寻它的根源。 有人猜测是月亮进入了这块石头之中,使得日月这两个光明体有了第三个发光之处。也有人说月中的蟾蜍和玉兔喜爱虢山的溪谷山川,逃出月亮后再也关不住。 它们在水波上漂浮,在石头间穿梭,尽情享受快乐。嫦娥一个人孤独地坐在月宫中起初没有发觉。夜里玉杵没有了捣药的声音,因为没有东西来捣药。 嫦娥惊觉后推动明月这巨大的轮子,下凡亲自去寻找捕捉。她环绕大地、掀动江河、踏遍山岳。蟾蜍和玉兔惊慌奔逃再也不见。 只留下这明月的痕迹在青色的石壁上,无论风雨都不能将其剥落。这个说法也十分奇异,我知道这并不精准。 万物之间虽无情却能相互感应,不管是幽微的事物还是高远的天体。老蚌对着月亮,月亮便使它孕育出珠胎,海犀遥望着星星,星星之光便进入它的角中。 红色的云霞炙烤石头能使其变成神奇的灵砂,白色的虹霓贯穿岩石能生出美丽的玉璞。这是西山上的石头,长久以来被月光照耀。 岁月长久但其光芒没有消散,于是有了这圆圆的月亮般的痕迹。清冷的光辉在淡淡的雾气中散发,坐在对面看着它不再感叹月亮的残缺。 就算蛤蟆你有着丑恶的嘴脸,难道能把这清澈的光芒吞食使之消失吗?玉川子如果还在世,见到一定喜欢得不得了。 这月亮痕迹虽然隐藏在石头之中,但时常有神奇的光芒散发出来。土怪和山鬼都不敢靠近,光芒照射到它们会吓得倒地,肝脑迸裂。 就如同君主的圣明,向下照耀万物没有什么能够隐藏形迹,光明美好千秋万代都不会有亏缺或增益。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欧阳修所得的石月屏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开篇以日月的运行及对万物生死的影响为背景,引出石上留下月痕这一奇异现象,引发读者好奇。接着诗中罗列多种对石上月痕成因的猜测,如月亮入石、蟾兔逃遁等,充满奇幻色彩。之后用一系列自然感应的现象,像老蚌怀珠、海犀望星等作类比,解释石头因长久受月照而有月痕。诗中“寒辉笼笼出轻雾,坐对不复嗟残缺”描绘出石上月痕清冷神秘又迷人的意境。后又以蛤蟆无法吞食清光、玉川子若见必喜等说法,侧面烘托石月屏的独特与珍贵。最后将石月屏的灵光与君上之明相联系,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使诗歌不仅仅是对奇异石头的描写,更蕴含了对圣明政治的期盼。整首诗想象大胆,类比生动,意境奇幻且充满文人浪漫色彩,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创造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