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

出自 寇凖 的《 阳关引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塞草:边塞地区的野草。
  • 烟光阔:烟雾迷茫,视野开阔。烟光,烟雾和光泽。阔,开阔。
  • 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
  • 波声咽:水波流动的声音好像在呜咽抽泣。咽,呜咽的声音,形容水流声低沉、悲凉 。
  • 雨霁:雨后初晴。霁,(jì)雨停止,天放晴。
  • 轻尘歇:微小的尘土不再飞扬。歇,停止。
  • 征鞍发:骑马远行出发。征鞍,征人骑马用的鞍子,借指远行的人。发,出发。
  •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 后会:以后再次见面。
  • 一阕:一首(歌曲)。阕,(què)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 。
  • 阳关彻:唱完《阳关曲》。阳关,这里指《阳关曲》,又名《阳关三叠》,古人在送别时演唱,曲调十分哀伤。彻,完毕、终了。

翻译

边塞的荒草如烟,旷野广阔。渭水的水波流淌,发出低沉悲凉的声音。清晨的一场雨过后刚刚放晴,路上的轻尘也不再飞扬,即将踏上征程的人骑马出发。看到那青青的杨柳,忍不住又轻轻地攀折下来。内心不由得黯然神伤,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还能再相见。

再饮尽这一杯酒,听我唱完这一首歌。可叹人生在世,最难得的就是欢聚一堂,而离别却如此容易。不要推辞沉醉,听我唱完这支《阳关曲》。思念远方的故人啊,从此千里相隔,只能共同仰望一轮明月。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绝妙的送别词。上阕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勾勒出辽阔而又带有哀愁的背景,“波声咽”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离别的哀伤。“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点明送别的时间与行者即将出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借折柳这一传统习俗,自然地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

下阕直接抒情,“更尽一杯酒,歌一阕”续写离别的场景,通过劝酒、唱歌,渲染送别时的浓厚氛围。“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发出对人生的感慨,直白地道出了人们在离别时共有的无奈与感慨。“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再次强调要尽情享受此刻,不要拒绝沉醉,用心聆听那哀伤的《阳关曲》,进一步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高潮。最后“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以景语作结,用“共明月”来拉近与友人的距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同一轮明月下互相思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深深的情感慰藉。这首词情感真挚深沉,语言质朴自然,很好地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

寇凖

寇凖,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州。 ► 3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