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出自 杜甫 的《 画鹰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㩳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旋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拼音

注释

㩳:一作“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素练:白色的绢。
  • 风霜:形容画面上的鹰气势凛冽。
  • 㩳身:挺身。
  • 愁胡:愁眉苦脸的胡人。这里形容鹰的眼神。
  • 绦旋:指系鹰的丝带和转轴。
  • 轩楹:指画鹰所在的柱子。
  • 平芜:平坦的草地。

翻译

白色的绢上,风霜般的气势升腾,画中的苍鹰异常逼真。 它挺直身体,似乎在思考如何捕捉狡猾的兔子,侧目而视,眼神如同愁眉苦脸的胡人。 系鹰的丝带和转轴闪耀着光芒,仿佛可以摘取,画鹰所在的柱子气势雄伟,似乎可以呼唤。 何时能够出击那些平凡的鸟儿,让它们的毛血洒满平坦的草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画中鹰的生动形象,展现了鹰的威猛与画家的精湛技艺。诗中“素练风霜起”一句,既形容了画布的材质,又暗示了画中鹰的气势。后文通过对鹰姿态和眼神的细致描写,进一步强化了鹰的生动和逼真。结尾的“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鹰击长空、展现英姿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作品中鹰的力量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诗歌的雄浑与深邃。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