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蓟(jì)丘:战国时燕国都城,今北京市西南。
  •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轩辕氏所筑。
  • 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
  • 广成子:传说中的仙人。

翻译

向北登上蓟丘远望,去探寻古老的轩辕台。那有翼的应龙已经看不见了,只有牧马在黄色尘埃中。还能想象到广成子,他的遗迹在白云缭绕的山隈处。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诗人登上蓟丘,寻觅古代轩辕台的情景。开头点明地点和目的,接着描述看不到传说中的应龙,只见到牧马和黄埃,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虚无感。最后提及广成子的遗迹,增添了神秘氛围。全诗通过对古迹的追寻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索和对古代神秘传说的怀想,也透露出一种世事无常、岁月悠悠的惆怅之情。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8首和《登幽州台歌》。 ► 1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