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馀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阳池:即习家池,位于今湖北襄阳。
- 朱二:人名,具体不详。
- 山公:指晋代山简,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常去习家池饮酒,每次必醉。
- 澄波:清澈的水波。
- 澹澹(dàn 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 芙蓉:荷花。
- 绿岸:绿色的岸边。
- 毵毵(sān sān):形容细长的样子,这里指杨柳枝条细长。
- 物变:指世事变迁。
- 意气豪华:指昔日的繁华景象。
- 草露:草上的露水。
- 罗衣:质地轻软的丝织衣物。
- 饯行者:为别人送行的人。
- 征马:远行的马。
- 桃源路:指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松子家:指隐居之地,松子指隐士。
翻译
在昔日襄阳雄壮盛大的时代,山公常醉于习家池边。池边的钓鱼女子日日相伴,妆饰完毕后对着水面竞相窥视自己的倒影。清澈的水波中荷花盛开,绿色的岸边杨柳细长垂挂。然而一旦世事变迁,人们也变得面目全非,四周变得荒凉,人迹稀少。昔日的繁华意气如今何在?只剩下草上的露水湿透了轻软的丝衣。这个地方早晨还有人为远行者送行,现在却变成了放牧征马的地方。征马各自分飞,太阳渐渐西斜,看到这景象,人们只能空自叹息。我恳切地请你探访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我也要回到隐士的家中归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襄阳习家池昔日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等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池边的美景,而“一朝物变人亦非”则突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结尾处提及“桃源路”和“松子家”,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境界和隐逸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孟浩然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