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出自 苏轼 的《 蝶恋花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拼音

译文

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月亮攀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冷气透入人的衣袖。在异乡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觉。更哪能忍受漏壶一滴滴的声音,越发觉得长夜漫漫。 寄居他乡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梦里醒来凄绝伤神,一觉醒来满面都是相思的泪水。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只为新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後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明杨升菴《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句》谓「《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清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二》袭升菴论,谓:「梁简文帝乐府有『翻阶蛱蝶恋花情』故名。」按,升菴误记作者,句出梁简文帝《东飞伯劳歌二首(其一)》:「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今人李琏生《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从词调史驳前人论,谓「《蝶恋花》虽与梁简文帝诗有关,或出于明人附会,绝非六朝时所制曲。此调本唐教坊曲,源于盛唐,属新燕乐曲。」《蝶恋花》之名采于前人诗句,原以《鹊踏枝》之名列于唐教坊曲,张梦机《词律探源》谓「自北宋晏同叔词,始改调名为《蝶恋花》,词家遂不复知有《鹊踏枝》之本意矣。」按,易《鹊踏枝》为「蝶恋花」之作实始于南唐李後主《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王易《词曲史》:「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双叠。第二、六句各增二字,破为四五句。」《钦定词谱》列《蝶恋花》三体;清万红友《词律》列《蝶恋花》为平仄互叶体;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列《蝶恋花》为仄韵格,注:「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四仄韵。」以南唐冯正中《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同叔词)为正体。《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赵德鳞词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冯正中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德鳞词有「不捲珠簾,人在深深院」句,名《捲珠簾》。司马才仲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涧泉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方回词名《凤栖梧》,李方舟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文伯词名《转调蝶恋花》。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东坡外集》俱未收,唯见《苏长公二妙集》本、毛子晋汲古阁本《东坡词》。毛本题作「离别」,龙本无题。 抱衾:龙榆生笺:「《诗·召南·小星》:『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相思泪:龙榆生笺:「常建《岭猿》诗:『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衣带渐宽:龙榆生笺:「梁简文帝《当垆曲》:『欲知心恨急,翻令衣带宽。』」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是北宋文学家苏東坡创作的一首思念家乡的作品,「以诗入词」是東坡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赏析

此词写的是一个「愁」字。 为何而愁?乍看是秋风冷月触动了离人的乡愁。秋风、明月是容易触发乡愁的,不过读完全词才知道几乎被词人瞒过,原来激发词客乡愁的,并非秋风明月,而是思妻之愁。 其愁若何?答曰:」有客抱衾愁不寐「。「羁舍留连」、「梦断魂销」、「衣带渐宽」,都是写愁,但都不如「抱衾不寐」深刻形象。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中「长如岁」三字又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与妻子相见的期盼,怨时间过得太慢。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这里用「相思泪」来抒写思妻之情。 「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此句尤为抒写了羁旅思妻的感伤情怀,为相思而憔悴消瘦。「新书报我添憔悴」,妻子近日来信,说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说月能「冷透人衣袂」,说「玉漏长如岁」,是无理的,但却合情。另有龙注引简文帝诗,仅出「衣带宽」意,没有联系两句词的上下文意笺释。按此处词意当从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中脱化而出,况且,「衣带渐宽」、「憔悴」等字面也有关连。 月冷、夜长,用今天美学术语来解释,是一种移情作用。文学大家其风格是多样化的。東坡写豪放词,亦间写婉约词,此词风格即属于后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īn):被子。
  • 羁舍:寄居之处。
  •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翻译

昨夜秋风从万里之外吹来。月光照上屏风帏幕,冷意浸透了人的衣袖。有客人抱着被子发愁不能入睡。怎能忍受那玉漏声漫长如同一年。 寄居之处留恋忘返,归家的计划还没有确定。梦中魂魄消散,一枕上都是相思的泪水。人渐渐消瘦没有别的意思。新的书信告诉我又增添了憔悴。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秋风带来的寒意以及客人因愁而不寐的情景,通过“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等描写,烘托出清冷的氛围。下片则着重表达羁旅之愁和相思之苦,“羁舍留连归计未”体现了对归期的迷茫,“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更是把思念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最后以“衣带渐宽无别意”突出词人因思念而消瘦,以“新书报我添憔悴”强化这种情感。全词意境凄清,情感真挚,把客居在外的愁绪与相思展现得十分细腻动人。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