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织女初斜河。

出自 苏轼 的《 百步洪二首 · 其二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轻舟弄水买一笑,醉中荡桨肩相磨。 不学长安闾里侠,貂裘夜走胭脂坡。 独将诗句拟鲍谢,涉江共采秋江荷。 不知诗中道何语,但觉两颊生微涡。 我时羽服黄楼上,坐见织女初斜河。 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奈何舍我入尘土,扰扰毛群欺卧拖。 不念空斋老病叟,退食谁与同委蛇。 时来洪上看遗迹,忍见屐齿青苔窠。 诗成不觉双泪下,悲吟相对惟羊何。 欲遣佳人寄锦字,夜寒手冷无人呵。
拼音

注释

“幼舆欲语防飞梭”句:晋谢鲲字幼舆,他调戏邻家高氏女,女投梭折其齿。这里用以向王巩、颜复开玩笑,因为他们挟妓同游。 胭脂坡:意即“红尘”,因借指妓坊,故用此艳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波:女子的眼睛,比喻其眼神。
  • 幼舆:苏轼自谓,因其曾任杭州通判时曾乘小车出行。
  • 飞梭:纺织机上的梭子,此处比喻时光快速流逝。
  • 貂裘:贵重的皮衣,此处代指豪侠的装扮。
  • 胭脂坡:可能是指妓院或烟花之地。
  • 鲍谢:鲍照和谢灵运,皆是著名诗人。
  • 涉江:渡过江水。
  • 金叵罗:古代一种酒器,形似葫芦。
  • 羽服:道士或仙人的服饰。
  • 织女:星名,此指银河。
  • 委蛇:婉转曲折的样子,形容饮酒的畅快。

翻译

美人不愿回头看我的眼神,我怕时光如飞梭般流逝。只为换取她一个微笑,我在轻舟上荡桨,肩并肩嬉戏。我不效仿京城里的侠客,深夜穿着貂裘去胭脂坡。只想以诗作比鲍照、谢灵运,与她共赏秋天江边的荷花。我不清楚诗中说了什么,只感到她的脸颊上漾起微微的笑容。那时我在黄楼之上,看着织女星划过银河。归来时山谷里满是笛声,明月正好照亮了金叵罗。为何她要离开我投入尘世纷扰,那些毛群般的俗人欺负我这病弱老人。无人陪伴我饮酒,空斋中的孤独更甚。有时我会来到洪边寻找旧迹,却见屐痕已深陷青苔丛中。写完诗,我不禁泪流满面,悲伤地吟唱,只有羊何相伴。想寄信给那位佳人,夜晚寒冷,无人替我暖手呵气。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对一位未肯轻易回眸的女子所作,表达了他对这位女子的深深爱慕和无法亲近的无奈。诗中既有对美好瞬间的捕捉,也有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女子的互动,以及对诗意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反抗和对纯真情感的追求。最后的落笔,既有对佳人的思念,又有对自己孤独老病的哀叹,情感深沉而动人。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