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出自 司空曙 的《 喜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拼音

译文

静静的深夜四周没有相邻,居住在荒野因为家中清贫。 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 自惭这样长久地孤独沉沦,辜负你频繁地来把我慰问。 我们是诗友生来就有缘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注释

卢纶:作者表弟,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见宿:留下住宿。见:一作“访”。 旧业:指家中的产业。 以:因为。 自有分(fèn):一作“有深分”。分:情谊。 蔡家亲:也作“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此诗是作者为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独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赏析

此诗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说这首诗“反正相生”。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此诗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举韦应物诗《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白居易诗《途中感秋》和司空曙此诗比较。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而且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优”,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层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比”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王维《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两句纯属白描,是赋体,并不兼比;不仅意境不同,手法亦自有别。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语虽近似司空曙,但手法也并不一样,这里只写灞上秋居漂泊异乡孤独寂寞的情景,不曾以树喻人,没有比的意思。司空曙“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的艺术手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外弟:表弟。
  • 卢纶:唐代诗人,与司空曙是表兄弟关系。
  • 司空曙:唐代诗人。
  • 见宿:留下住宿。

翻译

寂静的夜晚四周没有邻居,荒僻的居处旧日产业贫穷。雨中树上的黄叶在飘落,灯光下是白发的老人。因为我长久地独自沉沦,羞愧你频繁地来相见。一生自然是有缘分,何况又是蔡家的亲戚。

赏析

这首诗是司空曙因表弟卢纶来访住宿而作。首联通过“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等描绘出一种凄凉冷落的环境氛围;颔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用极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把一位穷愁潦倒的老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悲哀与无奈。颈联表达出诗人的自惭和对表弟的感激之情。尾联强调两人有缘分且是亲戚关系,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温暖和亲切。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生活的窘迫和对亲情的珍惜。

司空曙

司空曙

司空曙,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韦辠节度剑南,辟致幕府。授洛阳主簿。未几,迁长林县丞。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诗风闲雅疏淡。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