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拼音
译文
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醒来向庭院中看去,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注释
前楹:厅前的柱子。
眄(miǎn):斜视。
序
《春日醉起言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写作者融化在酒的温柔乡,在醉意朦胧中,以新的眼光发现新的天地,躲避在自然与音乐的宁谧之境,用及时行乐的洒脱姿态来化解失意,隐含了作者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此诗深受陶渊明诗风的影响,但写得流丽酣畅,保持着李白自己的风格。
赏析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道家和佛家,都将人生看作是一场梦,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虚幻,唯有育化万物又为万物归宿的“道”及普渡众生的“佛法”,才是真实的,永恒的。故李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他要在醉中来忘却这如梦的人生。诗人通过醉酒表达了对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在醉意朦胧中,以新的眼光发现新的天地,充分享受人生乐趣。当诗人从醉梦中一觉醒来的时候,觉得烦嚣的尘世已变得分外安宁:“觉来眄庭前,一鸟化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庭前花丛中,有一只小鸟在鸣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原来世界中还有这样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幽美境地。这种幽美之境与其说是大自然的赐与,不如说是诗人心境的表现。他醉前竟百视而不一见,而如今在醉后醒来才突然发现,正是因为李白的心境在沉醉后平静了下来,他才会在安谧宁静的春光里发现了以前不曾发现的幽美之境。这种发现,犹如哲学上的顿悟,使人突然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哲理境界,那是超凡脱俗的另一个世界,一切人间的忧虑和烦恼,都不复存在了。在这里宠辱皆忘,只有审美的观照、心灵的宁静。
对于这种醉后悟道境界的突然到来,诗人非常高兴,他感到自己已很久没有这种心境了,因此感慨再三。他很想让这种心境多持续些时候,怕自己过早地酒醒,又回到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来,被种种忧心的事所折磨,因此,他还得再喝上几杯。“对酒还自倾”,直喝到月上中天。他对酒狂歌,逍遥自得,久久地陶醉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这首诗深受陶渊明《饮酒》诗的影响,是“拟陶之作”,但又保持着李白自己的风格,写得“流丽酣畅”,不像陶渊明那样沉静、淡泊,只在沉醉的时刻,有些陶渊明的影子,等他一旦完全醒来,就又回复到豪放旷达的李白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处世:置身于世间,生活。
- 胡为:为何,为什么。
- 劳其生:耗费精力,劳累一生。
- 颓然:形容精神萎靡或身体松弛的样子。
- 前楹:屋前的廊柱或门槛。
- 觉来:醒来。
- 眄(miǎn):斜视,这里指不经意地看。
- 花间鸣:在花丛中鸣叫。
- 此何时:这是什么季节?
- 春风语流莺:春风轻拂,黄莺婉转歌唱。
- 对酒:对着酒杯。
- 浩歌:大声歌唱。
- 曲尽:歌曲完毕。
- 忘情:忘记世俗情感。
翻译
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就像一场大梦,为什么要让自己如此辛苦呢? 所以我整日沉醉,昏昏然地躺在屋前的廊柱旁。 醒来后,不经意间看见庭院里,一只小鸟在花丛中欢快地鸣叫。 我问这究竟是什么季节,春风轻声细语,像是在和黄莺对话。 这样的景象让我感慨万分,对着酒杯独自倾诉。 我想放声高歌,直到明月升起,歌曲唱完,我已经忘却了世俗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春日醉酒之后,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他把人生比作一场大梦,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同时也揭示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通过描绘鸟儿在春光中的鸣叫,春风与流莺的对话,诗人寓情于景,传达出一种宁静而自由的心境。他借酒浇愁,但并非消极逃避,而是通过“浩歌待明月”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