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出自 陆机 的《 猛虎行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拼音

译文

口渴也不能饮盗泉水,热也不能在丑陋的树木下歇息。恶木也有枝,志士却多苦心。志士整理马车恭敬地遵奉君主之命,驱马将要远行。时势所迫,饥不择食,寒不择栖。时光已经逝去,而功业却还未建立。高耸的云朵接岸而起,树木的枝条随风鸣叫。在幽谷底沉思,在高山顶感慨悲伤。乐器绷紧了的弦发不出缓弱的声音,而节操高尚的人就犹如这急弦,谈论问题常常直言不讳,常常不为君王所喜,不为世俗所容,得不到认可。人生处世真不容易,如何才能放宽我的胸襟呢?眷顾我耿直的情怀,与古人相比真是感到惭愧。

注释

盗泉:水名,在今山东省境内。传说孔子经过盗泉,虽然口渴,但因为厌恶它的名字,没有喝这里的水。 热不息恶木阴:比喻志节高尚的人不愿意被牵连到不良的环境中去,以免影响自己的声誉。恶木,形容难看的树。 整驾:整理马车。 肃时命:恭敬地遵奉君主之命。 杖策:拿着鞭子,指驱马而行。 “饥食”两句:这两句见乐府古辞《猛虎行》,这里反用其意,是说时势所迫,饥不择食,寒不择栖。 岁载阴:岁暮。这里指时光已经逝去,而功业还没建立。 崇:高。 骇:起。 鸣条:树枝被风吹发出声音。静言:沉思。高山岑:高山顶。亮节:节操高尚的人。“人生”两句:人生处世真不容易,如何才能放宽我的胸襟呢?曷,同“何”,怎么。俯仰愧古今:与古人相比感到十分惭愧。俯仰,低头抬头,这里表示思考。古今,古今之人,这里是偏义词,指古人。

此篇是一首赞美游子洁身自好,不作非礼之事的诗。该诗刻画了一个襟怀正直的志士。虽然慎于处世,但生不逢时,只有随时俯仰,但又功名难就,进退维谷。诗中表现的苦闷、彷徨的情调是诗人襟怀的袒露,诗中表现的耿介不群、不随波逐流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总观全诗,可见作者虽为倾诉抑郁而作,但在内容上则是依据自己的政治处境现身说法,深刻表明一个有志的文士,其行藏出处,必须始终慎重,执着坚持,稍一不慎,就会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的经历,就是志士对于处世的一面镜子。

赏析

这首诗写自己在外行役的经历,虽然壮志难酬,仍不改“耿介”之怀。一个节操高尚之人,因迫于时命,沉浮世事,结果功名未遂,陷于进退两难,其愧悔可想而知。陆机少有才名,后应诏赴洛阳,在西晋混乱的政局中仕宦不得意,最终陷于王室争夺皇位的斗争,在“八王之乱”中被杀。此诗正是诗人矛盾苦闷心境的真实写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盗泉水: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旧时被视为不义之水,传说孔子路过盗泉,虽口渴但不喝此泉水,以表洁身自好。
  • 恶木:形象不良的树木。
  • 整驾:整理车马,准备出行。
  • :恭敬地遵循。
  • 时命:朝廷的命令。
  • 杖策:拿着马鞭,指驱马而行。
  • 岁载阴:载,又;阴,指时间流逝,阴气渐盛,象征年华老去。
  • 崇云:层层高云。
  • :使人惊怕。
  • 鸣条:随风摇动的树枝。
  • 静言:静思。言,助词,无实义。
  • 岑(cén):小而高的山。
  • 急弦:紧绷的弓弦,发出的声音很紧促。
  • 懦响:懦弱软弱的声音。
  • 亮节:坚贞的节操。
  • 曷(hé)云:怎么说。曷,何。
  • 开此衿(jīn):放开胸怀。衿,胸怀。
  • 耿介:正直不阿。

翻译

口渴也不喝那盗泉的水,炎热时也不在丑陋的树下歇荫。 不好的树木哪会没有枝桠?有志之士有着许多的苦心。 整理好车马严肃地遵从朝廷的命令,手持马鞭将要远行去探寻。 饥饿时在猛虎居住的洞穴边觅食,寒冷时在野雀栖息的树林里居住。 每日辛劳但功绩还未建立,时光匆匆岁月又不断流逝。 层层高云逼近岸堤令人惊怕,树枝随风摇曳发出低吟。 有时静思在幽深的谷底,有时放声长吟于高出的山顶。 紧绷的琴弦不会发出懦弱的声响,坚贞的节操难以谱成音乐来表明。 人生实在不容易,怎么才能放宽这满怀的郁闷心情? 顾念我正直不阿的心怀,想想过往和未来心中满是惭愧。

赏析

这首诗以自述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志向追求。开篇“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就鲜明地表明了诗人坚守高尚品德,绝不与不良事物同流合污的气节。接着描述自己遵循朝廷命令,奔走四方的艰辛历程,“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体现出他为了使命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则流露出时光流逝,功业未就的焦虑与感慨。诗人借自然景象“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营造出一种宏大且略带凄凉的氛围,衬托出自己的孤独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后半部分“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以不同场景下的行为动作进一步传达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表明自己如同紧绷的琴弦,有着坚不可摧的志向,但坚守节操又难以被人理解。最后“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发出对人生不易的深深长叹,以及对自身坚守品格的反思与执着。 整首诗语言刚健质朴,情感真挚深沉,充分展现了陆机作为文人的高尚志向和在乱世中坚守自我又深感迷茫的矛盾心境。

陆机

陆机

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 1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