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日因公出诣城隍庙行香同高判簿郑长司黄广文及儒士钟子常坐庙门之下观一邑境内之溪山喜而有作
注释
城隍庙:古代供奉城隍神的庙宇,用于祈求城市平安。 高判簿:官职名,负责判案的官员。 郑长司:官员名。 黄广文:官员名。 钟子常:儒士名。 溪山:小溪和山岭。 适(shì):正好。 眸(móu):眼睛。 皎皎(jiǎo jiǎo):明亮。 齐王(qí wáng):指齐国的王,这里指高尚的人。 瑟竽(sè yú):指古代的乐器,这里比喻不同寻常的兴趣。 冥鸿(míng hóng):比喻高远的志向。 咄咄(duō duō):形容严肃的样子。 拙(zhuō):笨拙。 虞(yú):指虞舜,传说中的贤明君王。
翻译
我因公事在四月二日前往城隍庙祭拜,与高级官员郑长司、黄广文,以及儒士钟子常一同在庙门下坐着,欣赏着那个村庄周围的小溪和山岭,心情愉悦,于是有感而发。
我在古庙的墙边坐下,趁着公事处理完毕后的空闲时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感到心情舒畅,更加喜欢吟诗作赋。远眺山谷中的士人,他们如同洁白的马儿一样明亮。在这里,我脱离了尘世的琐事,声名传播在这个区域。
我知道自己的志向依然在,不需要追求什么名利。我愿意站在高尚的人的门前,我的兴趣与众不同。高远的志向无法被捕捉,快马也无法被束缚。为何要沉湎于琐事,固守一隅呢?机智深远的计划并非一成不变,浅薄的形象也不过是虚幻。
当今圣明的君主,百姓期盼着您的治理。愿您的仁德广被沾染,法治宽松而公正。愿击鼓南薰,治理国家如虞舜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城隍庙祭拜后的心境。作者在古庙中静坐,心情舒畅,感慨万千,表达了对高尚志向和清高品性的向往。通过对自身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当今圣明君的期望和对国家治理的祝愿。整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