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有作寄友人

今夕何夕光景浓,帝城和气蓬瀛中。 六街灯照千门晓,银花火树摇春风。 春风淡荡春如许,远近儿童闻笑语。 好香应自丽人来,翠袖罗帏共飘举。 罗帏翠袖见惊鸿,两两三三踏软红。 更有王孙公子过,金鞍玉勒声玲珑。 院落笙歌齐斗巧,风光共惜今宵好。 香风吹散隔帘云,夜深犹把金樽倒。 玉堂先生东海人,年年旅食京华春。 寂寞残灯照枯坐,吟诗思苦偏伤神。 长歌短歌空激烈,玉漏沉沉犹未歇。 短衣乘兴过君居,携手中庭踏明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帝城:指京城,即长安城。
蓬瀛:传说中仙境的名称。
银花:形容烟火绽放如花。
火树:形容烟火如树。
翠袖:翠绿色的衣袖。
罗帏:华丽的帷幔。
惊鸿:美丽的天鹅。
金鞍玉勒:形容骑士的装束华丽。
笙歌:音乐声。
斗巧:比拼技艺。
金樽:金制的酒杯。
玉堂先生:指高雅的文人。
玉漏:古代计时器。

翻译

今天的夜晚如此美丽,帝都里充满着和谐与祥和的气氛。六街的灯光照亮了千家万户,繁花似火树在春风中摇曳。春风轻轻吹拂,春天就是这样的美好,远近传来孩子们欢笑的声音。那香气应该是美人的到来,翠绿的袖子和华丽的帷幔一同飘扬。帷幔上翠绿的袖子看起来像美丽的天鹅,成双成对或三三两两地踏着柔软的红地。还有王孙公子经过,骑着装束华丽的骏马,马铃声清脆悦耳。庭院里笙歌声声,风景美不胜收。香风吹散了帘外的云雾,夜深了依然不忘倒满金杯。那位玉堂先生是东海的人,每年春天都在京城漂泊。孤灯残照下独坐思索,吟诗时感到孤寂而伤神。长歌短歌情绪激烈,玉漏声声还未停歇。穿着短衣随兴来到你家,一起手牵手在中庭赏明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夜的美好景象,描绘了帝都的繁华和热闹,以及文人的孤寂与忧伤。通过对春夜繁华景象和文人内心矛盾的交织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繁荣与人们内心的孤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