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移居入城

杜甫昔逃难,年始届五十。 而乃自云衰,奔走病缠骨。 我已七旬四,健步岂如昔。 而亦婴祸患,仓皇事潜匿。 我以二品归,岂甫坐贫戚。 甫寓秦蜀地,万里苦行役。 我不离乡井,止有城垣隔。 惟思骨肉亲,不免抱于悒。 况当远先祠,回首泪沾臆。 仰叩天茫茫,主宰祈监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避寇:躲避敌寇。
  • 移居:迁徙居住。
  • 孙承恩:明朝时期的文学家。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云衰:自认衰老。
  • 病缠骨:疾病缠绕骨头。
  • 七旬四:七十四岁。
  • 二品:官职的一种等级。
  • 秦蜀:指秦州和蜀州,即陕西和四川地区。

翻译

躲避战乱,搬迁入城, 孙承恩写道,杜甫年届五十。 自觉年岁已高,疾病缠身难忍受。 我已七十四,步履不再如从前。 但疾病仍然困扰,匆忙中隐藏痛苦。 我身为高官,怎能坐享贫困之苦。 我定居在秦蜀之地,千里辛苦奔波。 虽未离开故乡,却被城墙隔绝。 只思念亲人,难免心情沉郁。 更何况要去远方祭祀,回首泪水满眼。 仰望苍穹,祈求主宰明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避难迁居入城的心境。诗人通过自我描写,表达了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无奈和痛苦。在迁徙的过程中,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受交织在一起。诗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顺从,同时也表现出对信仰和神明的呼唤和依赖。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