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咏山居

白露被西畴,䆉稏行可穑。 秋来喜多晴,场圃除殖殖。 镰铚各为操,任负翁媪怿。 儿童拾稚穗,鸡母啄狼粒。 共言岁事丰,租税期早毕。 不有三时劳,何能一时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露:指秋天清晨地面上出现的露水。
  • 西畴(chóu):指西山。
  • 䆉稏(lì):指稻谷成熟的样子。
  • 场圃:指田地和菜园。
  • 镰铚(xí):指镰刀和耙子。
  • 操:指使用。
  • 翁媪(wēng ǎo):指老夫老妇。
  • 怿(yì):指欢喜。
  • 稚穗:指未成熟的谷物。
  • 鸡母:指母鸡。
  • 狼粒:指谷物中的杂草。
  • 租税:指交纳租税。
  • 逸:指安逸。

翻译

白露洒在西山上,稻谷成熟可收割。 秋天来了,晴天多,田地和菜园里都长势喜人。 镰刀和耙子各自在使用,老夫老妇欢喜地忙碌着。 孩子们在捡着未成熟的谷物,母鸡在啄食杂草。 大家说着一年的事情都很丰收,交纳租税的时间也提前完成。 如果不经过三季的劳作,怎么能享受一时的安逸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居的景象,通过描写农村的丰收景象和农民们的忙碌生活,展现了一种朴实、淳朴的田园生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农耕词汇,展现了农民们勤劳劳作的场景,表现了对丰收和安逸生活的向往。整体氛围清新淡雅,意境优美。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