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奉和费鹅湖老先生韵四首

忽递高吟到玉堂,从来大雅仰岩廊。 欲倾鄙意歌棠棣,敢以铅刀齿末光。 识短望洋闻道晚,才惭刻烛搆思忙。 蓬瀛不禁清寒甚,嘹呖空庭鹤唳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斋居:指在书房或静室中居住,多用于修身养性。
  • 鹅湖:地名,这里指费鹅湖,可能是诗中老先生的别号或居住地。
  • 高吟:高声吟咏,指优美的诗句。
  • 玉堂:古代指翰林院,也泛指高雅的居所。
  • 大雅: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 岩廊:指山间的长廊,比喻高雅的居所或环境。
  • 棠棣:古代指兄弟,这里可能指兄弟情谊。
  • 铅刀:比喻钝拙的才能。
  • 齿末光:指微不足道的光彩。
  • 识短:见识短浅。
  • 望洋:比喻力所不及,无能为力。
  • 刻烛:古代文人游戏,刻烛计时,比喻写作迅速。
  • 搆思:构思,指创作时的思考。
  • 蓬瀛:神话中的仙山,比喻高远的地方。
  • 嘹呖:形容声音清脆悠扬。
  • 鹤唳:鹤的叫声,常用来形容清高或孤独的声音。

翻译

突然间,优美的诗句传到了我这高雅的书房,我向来仰慕那些在山间长廊中创作的高雅文学。我想要倾诉我的心意,歌颂兄弟间的情谊,但我的才能微不足道,只能勉强追随那些微弱的光芒。我的见识短浅,面对大道时感到无能为力,我的才华也不足以迅速构思出佳作。在这高远的地方,清寒无比,空旷的庭院中,只有鹤的清脆叫声在回荡,显得格外悠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雅文学的向往和对自身才华的谦逊。诗中,“忽递高吟到玉堂”一句,即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高雅环境的珍视。通过“欲倾鄙意歌棠棣”和“敢以铅刀齿末光”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虽有志于文学,但自知才华有限,只能尽力而为的谦逊态度。最后两句“蓬瀛不禁清寒甚,嘹呖空庭鹤唳长”则以景结情,通过描绘清寒的环境和孤独的鹤鸣,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