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区区:微小,这里指微小的愿望或努力。
- 臣节:指臣子对君主的忠诚。
- 巡远:巡视边远地区。
- 夷齐:指古代的贤人伯夷和叔齐,他们因不愿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
- 燕市:指燕京,即北京。
- 龙归:指皇帝的去世。
- 西台:指朝廷的高级机构。
- 恸:极度悲伤。
- 章江:江名,流经江西省。
- 正气:正直的精神或气节。
翻译
我微小的愿望和努力最终未能实现,百年的忠诚已经完全展现。 尽管努力巡视边远,但怎能忘记对敌人的警惕,死后如同伯夷叔齐,不牵挂周朝。 燕京的皇帝已逝,秋雨暗淡,西台的官员悲痛,暮云带来忧愁。 如今祠堂下的章江水,其正气应与万古长流同在。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忠诚与气节的赞颂,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怀念。诗中通过“区区”与“臣节”的对比,突出了忠诚的伟大与不易。后文以“巡远”、“夷齐”等典故,进一步强调了不忘敌人和坚守原则的重要性。结尾以“章江水”喻正气长存,展现了作者对正直精神永恒不灭的信念。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
孙承恩的其他作品
- 《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唐尧帝 》 —— [ 明 ] 孙承恩
- 《 又赋红梅二首 》 —— [ 明 ] 孙承恩
- 《 同栗斋饮张仰山别驾舟中三首 》 —— [ 明 ] 孙承恩
- 《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唐尧帝 》 —— [ 明 ] 孙承恩
- 《 遣兴十首 》 —— [ 明 ] 孙承恩
- 《 重游沈氏山庄四首 》 —— [ 明 ] 孙承恩
- 《 七月廿七日借曹锦溪舟出郭小泛戏作呈舟主一笑二首 》 —— [ 明 ] 孙承恩
- 《 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咏山居 》 —— [ 明 ] 孙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