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李长所作梅竹

竹传唐帖双钩法,梅效徐家没骨图。 谁道茂林春已暮,不知春色在西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钩法:一种中国画技法,用细线条勾勒物体的轮廓,常用于书法和绘画。
  • 徐家没骨图:指徐熙的画作,徐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其画风以无骨法著称,即不强调线条,而是通过墨色的深浅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 茂林:茂密的树林。
  • 春已暮:春天即将结束。

翻译

竹子的画法传承了唐代的双钩技法,梅花的描绘则效仿了徐熙的无骨画风。 谁说茂密的树林中春天已经逝去,不知道春天的美景依然存在于西湖之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竹与梅的画法,展现了元代画家凌云翰对传统绘画技法的尊重与创新。诗中“竹传唐帖双钩法,梅效徐家没骨图”不仅体现了对古代绘画技法的传承,也表达了画家对不同画风的融合与尝试。后两句“谁道茂林春已暮,不知春色在西湖”则巧妙地将画家的艺术追求与西湖的春色相结合,表达了即使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艺术与自然的美依然可以被发现和欣赏,寓意深远。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