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戏咏

· 柳贯
霰集先惊密,云垂陡觉低。 穿帷才巧入,拥砌已深迷。 蟾影宵翻鹊,犀光昼骇鸡。 投虚知井幕,蒙险失岩梯。 九地藏膏泽,千门委璧圭。 黄舆增厚载,玄武蛰幽栖。 忽洒声尤急,中休气转凄。 辨方惟有服,封谷不须泥。 稍喜夷涂辟,多忧陷阱挤。 世将还朴素,壤尽彻青黎。 固欲殊廉角,于何画町畦。 溟池涵上下,瀼岸渺东西。 缟举仙人袂,窗明玉女闺。 混沦收日脚,轩豁露坤倪。 剪毳巾成氎,吹灰室覆缇。 妖氛随荡析,阘茸谢搥提。 劲竹犹遭挫,疏梅恰吐齐。 若为散鳞甲,无已戮鲸鲵。 晛日消迟见,丰年卜可稽。 渔归装袯襫,儿戏象狻猊。 正苦贫衣绽,那禁冻面黧。 晓罂初拨醴,午椀更吹齑。 几梦斟羔唱,徒闻索饭啼。 掩关谁扫轨,返棹却寻溪。 践迹嗔鸿爪,全生愧马蹄。 莫抽梁苑思,争效汉衿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霰(xiàn):小冰粒,通常在雨雪交加的天气中出现。
  • 蟾影:月影。
  • 犀光:犀牛角的光泽,比喻光芒。
  • 投虚:投入空虚之处,指雪覆盖了井口。
  • 蒙险:遭遇危险。
  • 九地:指地下的深处。
  • 黄舆:指大地。
  • 玄武:古代四象之一,代表北方,此处指北方的寒冷。
  • 晛(xiàn)日:明亮的阳光。
  • 袯襫(bó shì):古代农民穿的蓑衣。
  • 齑(jī):细碎的菜或肉。

翻译

小冰粒聚集,首先让人感到密集,云层低垂,陡然觉得压抑。雪花巧妙地穿透帐篷,堆积在台阶上,使人深感迷茫。夜晚月影下,喜鹊翻飞,白昼犀牛角般的光芒惊吓了鸡群。投入空虚之处,发现井口被雪覆盖,遭遇危险,岩石的梯子已不见踪影。大地深处藏着恩泽,千家万户堆满了玉石。大地增厚承载万物,北方寒冷之地,玄武蛰伏。忽然雪花洒落更急,中途休息时气氛转为凄凉。只有穿着衣服才能辨别方向,雪封的山谷不需要泥土。稍微庆幸道路开辟,更多忧虑陷阱密布。世界回归朴素,土地尽是青翠。固守一角,不知何处划分界限。大海上下涵养,岸边东西渺茫。白衣仙子挥袖,窗明玉女闺房。天地收束日光,轩敞显露大地轮廓。剪毳毛制成棉布,吹灰使室内覆满细尘。妖氛随之消散,卑微者谢绝提携。劲竹仍遭挫折,疏梅恰好开放。若为散布鳞甲,不如斩杀鲸鲵。明亮的阳光迟缓地融化积雪,预示着丰年的到来。渔夫归来装束简朴,孩童戏耍如同狮子。正苦于衣衫破旧,哪能忍受冻得面色发黑。早晨刚拨开酒瓶,中午更吹起细碎的菜肉。几次梦见享受美食,徒然听到索要饭食的啼哭。关门无人打扫,回船却寻找溪流。踩着痕迹嗔怪鸿雁的爪印,全生愧对马蹄。不要抽取梁苑的思念,争相效仿汉代的衣襟题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雪中的世界和人们的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元素,如霰、云、蟾影、犀光等,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雪景图。同时,诗人通过对雪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柳贯

柳贯

元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仕至翰林待制,与黄、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既卒,门人私谥文肃。有《柳待制文集》。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