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奁八咏黛眉颦色

春山低压不成妆,捲起珠帘认渺茫。 鸳翠巧于愁里故,螺青难比画时长。 从教西子倾吴国,肯使文君老蜀乡。 莫指图中小颦处,恐惊胡马动渔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香奁八咏:指描写女性容貌和风情的八首诗。
  • 黛眉: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这里指女子的眉毛。
  • 颦色:皱眉的表情。
  • 春山:比喻女子的眉毛。
  • 渺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鸳翠:指女子的眉毛,因其形状和颜色而得名。
  • 螺青:一种深青色,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
  • 从教:任由,听凭。
  • 西子:即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吴国:西施的故乡,也是她倾国倾城的地方。
  • 文君:即卓文君,古代美女,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著名。
  • 蜀乡:卓文君的故乡。
  • 小颦:微微皱眉的样子。
  • 胡马:指北方的少数民族骑兵。
  • 渔阳:古代地名,这里泛指边疆。

翻译

春天的山峦低垂,仿佛未能完成妆容,卷起珠帘,凝视着模糊不清的远方。 那巧妙的鸳翠眉,在愁绪中更显灵动,螺青色的眉难以比拟她画眉时的美丽。 任由西子倾国倾城,也不愿让文君在蜀乡老去。 不要指着画中微微皱眉的地方,恐怕惊动边疆的胡马。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眉眼之美,以及她内心的愁绪。诗中“春山低压不成妆”一句,既形容了女子眉如春山的美丽,又隐喻了她未完成妆容的忧郁。后文通过对西子和文君的比喻,展现了女子不凡的容貌和情感深度。结尾的“恐惊胡马动渔阳”则巧妙地将女子的美貌与国家的安危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