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庄为魏济民赋

· 宋无
彭泽归来菊未荒,便投簪绂弄沧浪。 一篷烟火莼鲈兴,数亩茅茨橘柚香。 欸乃几时歌古调,籧篨何处避残阳。 钓閒若枕图书卧,应被人称是墨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彭泽归来:指陶渊明辞官归隐彭泽的故事。
  • 簪绂(zān fú):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官职。
  • 沧浪:指江湖,泛指隐居的地方。
  • 莼鲈兴:莼鲈,指莼菜和鲈鱼,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的乐趣。
  • 茅茨:茅草盖的房子。
  • 欸乃(ǎi nǎi):摇橹声,这里指渔船的声音。
  • 籧篨(qú chú):古代指粗竹席,这里指渔船上的遮阳物。
  • 钓閒:钓鱼的闲暇时光。
  • 墨庄:指藏书丰富的地方,也指学问渊博的人。

翻译

陶渊明归隐后,菊花依旧盛开,未曾荒废,他便抛弃了官职,投身于江湖之中。渔船上点燃的烟火,让人想起莼菜和鲈鱼的美味,数亩茅屋周围,橘子和柚子的香气四溢。渔船的摇橹声不时响起,古老的曲调在耳边回荡,粗竹席遮挡的渔船在何处躲避着残阳。钓鱼的闲暇时光,若能枕着图书安然入睡,应该会被人称为学问渊博之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逸渔庄的宁静画面,通过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菊未荒”、“莼鲈兴”、“橘柚香”等,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渔庄景象。同时,通过对“簪绂”、“沧浪”、“墨庄”等词语的巧妙运用,传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学问追求的坚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诗人宋无的高超艺术成就。

宋无

元平江路人,字子虚。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275篇诗文

宋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