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书堂寺入芙蓉之麓五代时有胡先生隐居其地寺故名云今碑不书有游生者写华严经留寺清整可观生宁宗时人
注释
- 玉虬(yù qiú):古代传说中的玉制龙形生物,这里比喻水流湍急。
- 急播:迅速散布。
- 递应:连续响应。
- 游丝:飘动的细丝,比喻轻柔的景象。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势险峻。
- 閟(bì):闭门,引申为幽静。
- 夥(huǒ):众多。
- 嬴(yíng):通“盈”,满。
- 兰若:寺庙。
- 前楹:前廊的柱子。
- 隅谷:偏僻的山谷。
- 五季:指五代时期。
- 讵(jù):岂,难道。
- 石丽牲:刻在石头上的祭品,这里指碑文。
- 陟(zhì):登高。
- 駮石:斑驳的石头。
- 孤兀:孤独而突出。
- 厓(yá):山崖。
- 乾坤:天地。
- 天定:天命所定。
- 万杉:众多的杉树。
- 泉窦:泉水的出口。
- 东菑(zī):东边的田地。
- 隃(yú):远。
- 醲羡:深厚的羡慕。
- 属闻:接连听到。
- 芝苓:灵芝和茯苓,都是药材,这里指隐居生活。
- 放麑:放生小鹿。
- 苍石屏:青石板。
翻译
雨停后,我走进幽静的山麓,朝霞笼罩着淡淡的晴空。沿着这条路,我并不担心,只是顺流而下。
水流湍急,如同玉制的龙在飞舞,惊涛骇浪映照着天空的明亮。水珠迅速散布,连续响应着千雷的轰鸣。
突然间,一群白鹭跃起,慢慢地,游丝般的景象萦绕。曲折地揭开清澈浅滩,盘旋地越过险峻的山岭。
一抹绿色清晰可见,两片森林幽静而清新。为何这里聚集了这么多人,却羡慕那些非世俗的盈满。
苍烟中传来磬声,深谷里藏着经声。闲步经过小寺庙,茶香弥漫在前廊。
谁在写天竺的经书?秋雁点缀着寒冷的河岸。盛世的安宁怎能比得上,偏僻的山谷中有着精湛的技艺。
曾听说五代时期,胡君也是一位豪杰。他在这里读书,难道不期望千年的名声吗?
俗人轻视高人,不留下刻石的祭品。只让环绕竹林的泉水,长久地发出琅琅的响声。
我心中持有一些感慨,出门登上寒冷的青山。斑驳的石头在眼前,高低错落地拥抱着精灵。
朋友们聚集如鸟伏,孤独而突出的苍虎狰狞。左边的山峰似乎要压下来,右边的山崖危险得快要倾倒。
天地间有这样的险境,我才开始轻视性命。前行中,我忽然自嘲,天命所定,又有何惊?
万棵杉树排列在云端,浓淡因云而异。美丽的棕榈与翠竹交错,茅屋矗立相依。
向来看尽的景色,尽在眼前展现。老翁在清理泉水的出口,东边的田地秧苗事兴。
我远远地说,这样的生活多么快乐,老翁皱眉诉说着他的情感。他历数先朝的美好,说完后泪流满面。
我刚刚开始深感羡慕,接连听到这些话,心中感到迷茫。自古以来,有许多隐士,他们全身心地隐居,多么精妙。
难道不是智慧不够,也难道不是福分难以承受。不然的话,这样的幽胜之地,自然可以饱尝灵芝和茯苓。
放生小鹿,心中不忍,尽力还稍作停留。歌吟中夹杂着悲喜,写在青石板上。
将来若有知情者,这些话足以证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雨后山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玉虬飞”、“万珠络”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胡君的回忆,以及对老翁的对话,反映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的思考,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