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晋史九首
高平释时论,鲁褒钱神篇。
晋辙固难挽,犹胜谈虚玄。
夷甫晚良悔,将死复何言。
谁登平乘楼,尚能议诸贤。
老庄异端学,冥合归自然。
萧曹相业大,文景王道便。
尊尚本非异,兴衰由此迁。
信知浮论者,亡国有馀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平:指晋朝时期的高平陵,这里代指晋朝。
- 释时论:指晋朝时期的一种政治理论,主张顺应时势。
- 鲁褒:晋朝的文学家,著有《钱神篇》。
- 钱神篇:鲁褒的作品,讽刺当时社会的金钱崇拜。
- 晋辙:比喻晋朝的命运或趋势。
- 谈虚玄:指谈论玄妙难懂的道理,这里指晋朝士人崇尚玄学。
- 夷甫:晋朝名士王衍的字,他在临死前悔悟自己一生崇尚玄学而忽视实际政治。
- 平乘楼:古代的一种楼阁,这里可能指晋朝的某个具体地点或象征性的地点。
- 老庄:指老子和庄子,代表道家思想。
- 异端学:非主流的学术思想。
- 冥合:深奥的融合。
- 自然:道家哲学中的自然状态,无为而治。
- 萧曹:指萧何和曹参,汉初名臣。
- 文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以文景之治著称。
- 王道:指理想的君主治国之道。
- 尊尚:尊崇和推崇。
- 浮论:空洞无物的言论。
- 亡国:国家灭亡。
- 馀愆:遗留下来的罪过。
翻译
在晋朝,有关于顺应时势的政治理论,鲁褒则写了《钱神篇》来讽刺金钱崇拜。尽管晋朝的命运难以挽回,但至少他们没有只是空谈玄学。王衍在晚年有所悔悟,临死前又能说什么呢?谁还能登上平乘楼,去评议那些贤士呢?老庄的道家思想虽然深奥,但最终归于自然。萧何和曹参的政治成就很大,文景之治也是理想的王道。尊崇和推崇的不同,导致了国家的兴衰变迁。确实,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论,是国家灭亡后遗留下来的罪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晋朝历史的回顾,批判了当时士人崇尚玄学而忽视实际政治的现象。诗人通过对比萧何、曹参的政治成就和文景之治的理想状态,强调了务实政治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指出了空洞无物的言论对国家兴衰的影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的严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