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秋水泛舟

· 吴存
陶公三尺渔梭,十年来藓枯尘壁。无端夜半,风雷入梦,晓痕犹湿。起唤兰桡,荻花荡漾,黏天晴碧。望芝云一点,烂银盆里,青螺眼中堪识。 独倚枕床清啸,看千帆霎时风力。孤篷稳系,钓车慢卷,绿杨汀侧。远树如烟,飞鸥如雪,暮愁如织。倩何人小拂朱弦,写入一江秋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陶公:指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隐逸田园诗著称。
  • 兰桡(lán ráo):指用兰木制成的船桨,这里泛指船桨。
  • 芝云:指云彩如芝草般美丽。
  • 烂银盆:比喻波光粼粼的水面。
  • 青螺:指水中青色的螺,这里比喻远处的山峰。
  • 清啸:高声吟咏或呼啸。
  • 霎时:极短的时间。
  • 钓车:指钓鱼用的轮子,这里指钓鱼的工具。
  • 绿杨汀:长满绿杨的河岸。
  • 小拂朱弦:轻轻拨动红色的琴弦。

翻译

陶渊明曾用过的三尺渔梭,十年来一直挂在长满苔藓的墙壁上。突然在半夜,风雷声进入梦中,醒来时发现渔梭上的痕迹还湿着。起身呼唤船桨,荻花在水中荡漾,水面广阔,晴空下一片碧绿。远望云彩如芝草般美丽,水面波光粼粼,仿佛银盆中的青色螺,山峰在眼中清晰可见。

独自倚靠在船舱中高声吟咏,看着千帆在风力中瞬间远去。孤舟稳稳地系在岸边,慢慢收起钓鱼的轮子,停在长满绿杨的河岸旁。远处的树木如烟雾般朦胧,飞翔的海鸥如雪花般洁白,傍晚的忧愁如织。谁能轻轻拨动红色的琴弦,将这秋江的美景谱写成曲。

赏析

这首作品以秋水泛舟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陶公三尺渔梭”开篇,借用陶渊明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随后的景物描写,如“荻花荡漾”、“烂银盆里,青螺眼中堪识”等,生动展现了秋水的宁静与美丽。结尾处的“倩何人小拂朱弦,写入一江秋色”则抒发了诗人对这美景的无限留恋和创作欲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吴存

元鄱阳人,字仲退。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