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唐令尹喜雨谣

· 朱升
乖龙行雨来,阴云暗长空。父老急避雨,枕籍丛祠中。 共说今年好令君,愁民心与天心通。推收不行二十载,编户流离注虚税。 救焚拯溺不移时,感召丰穰如有期。夏潦秋必旱,家家发忧叹。 人言令君先民忧,祷神得雨民忧散。绝怜得雨如得金,黄金不入饥时眼。 君不见去年河陕间,到处各有守令官。尽心弭灾岂无术? 坐使生齿遭艰难。忠臣忍读罪己诏?富儿勇取入粟官。 呜呼,从渠入粟为官至卿相,徙薪合在焦头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乖龙:古代传说中能降雨的龙。
  • 枕籍:指人们拥挤地躺在一起。
  • 丛祠:指众多的祠堂,这里可能指人们聚集避雨的地方。
  • 推收:指税收的征收。
  • 编户:指登记在册的平民。
  • 流离:指流离失所。
  • 注虚税:指虚增的税收。
  • 救焚拯溺:比喻及时救助危难。
  • 感召:指感应召唤。
  • 丰穰:指丰收。
  • 夏潦:指夏天的洪水。
  • 祷神:指向神祈祷。
  • 绝怜:非常怜悯。
  • 河陕:指黄河与陕西一带。
  • 弭灾:消除灾害。
  • 生齿:指人口。
  • 罪己诏:指君主自责的诏书。
  • 入粟官:指通过捐粮得官。
  • 徙薪:比喻预防灾害。
  • 焦头:比喻紧急情况。

翻译

乖龙带来了雨水,阴云遮蔽了天空。父老们急忙躲避雨水,拥挤地躺在众多的祠堂中。大家都说今年的好令君,他的忧民之心与天意相通。税收已经停止征收二十年,登记在册的平民流离失所,虚增的税收却依旧。他及时救助危难,感应召唤着丰收的到来,仿佛有了预定的期限。夏天的洪水过后,秋天必然干旱,家家户户都发出忧叹。人们说令君先于民众担忧,向神祈祷后得到了雨水,民众的忧虑随之消散。非常怜悯那些得到雨水如同得到黄金的人,但黄金在饥饿时却无法满足需求。你不见去年黄河与陕西一带,到处都有守令官员。他们难道没有办法尽心消除灾害吗?却让人民遭受艰难。忠臣怎能忍心读到君主自责的诏书?富家子弟勇敢地通过捐粮得官。唉,任由他们通过捐粮升官至卿相,但预防灾害的措施应该在紧急情况之前就采取。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乖龙降雨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令君的忧民之心。诗中,“推收不行二十载,编户流离注虚税”揭示了税收制度的弊端和社会的动荡,而“救焚拯溺不移时,感召丰穰如有期”则展现了令君的及时救助和民众的期盼。最后,诗人通过对比“入粟官”与“徙薪”的比喻,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短视,强调了预防灾害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朱升

元龙兴路富州人,字自立。文宗至顺初应诏入粟赈饥,授南康县尉。累迁监宜兴税。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