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既登五台日已暮矣遂憩山足之古寺野趣撩人灯前不寐遂成七言古诗一首

我昔驰书闻九天,许我澡浴停温泉。 斜阳缇骑转山径,聊从金地投金仙。 我居宫掖惟怡素,忠慎敢矜千乘富。 孳孳好善慕前王,曾读前书谙世故。 斗鸡走马非吾事,涉水登山谐夙志。 欲试平生仁智心,只恐金仙未为是。 坐久山僧争献颂,钟磬齐鸣灯火共。 雕盘进食拥袈裟,却讶天厨真有供。 夜深导我石室眠,梅花纸帐何萧然。 一尘不扰起灵悟,恍对文殊与普贤。 喜凭法水?尘垢,打破虚空月穿牗。 倚屏无睡待天明,忽听一声狮子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ǔ):我。
  • (qì):休息。
  • 撩人 (liáo rén):引起人的兴趣或情感。
  • 宫掖 (gōng yè):宫廷。
  • 怡素 (yí sù):心情平和,不浮躁。
  • 孳孳 (zī zī):勤奋不懈。
  • 前王 (qián wáng):古代的贤明君主。
  • 谙世故 (ān shì gù):熟悉世间的道理和人情。
  • 夙志 (sù zhì):早年的志向。
  • 仁智 (rén zhì):仁爱和智慧。
  • 金仙 (jīn xiān):指佛像。
  • 袈裟 (jiā shā):僧人的法衣。
  • 天厨 (tiān chú):天上的厨房,比喻丰盛的食物。
  • 纸帐 (zhǐ zhàng):用纸做的帐篷。
  • 灵悟 (líng wù):灵性的觉悟。
  • 文殊 (wén shū):文殊菩萨,智慧的象征。
  • 普贤 (pǔ xián):普贤菩萨,行愿的象征。
  • 法水 (fǎ shuǐ):佛教中指能洗净心灵的水。
  • (yǒu):窗户。
  • 狮子吼 (shī zǐ hǒu):佛教中指佛或菩萨的教诲声。

翻译

我曾写信给天庭,希望能得到允许在温泉中沐浴。斜阳下,骑兵转过山径,我便在金色的寺庙中投宿。我居住在宫廷中,心境平和,不炫耀财富。我勤奋好善,仰慕古代贤君,曾读过许多书籍,熟悉世间道理。斗鸡走马不是我所好,涉水登山才是我早年的志向。我想尝试展现我的仁爱和智慧,只怕佛像也不能完全理解。坐了许久,山僧争相献上颂词,钟磬齐鸣,灯火通明。雕盘中的食物被僧人围绕,我惊讶于这丰盛的供品。深夜,他们引导我在石室中睡眠,梅花纸帐显得格外萧然。心灵未受干扰,我灵性觉悟,仿佛面对文殊和普贤菩萨。我欣喜地用佛法之水洗净尘垢,打破虚空,月光穿过窗户。我倚着屏风,未曾入睡,等待天明,忽然听到一声狮子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五台山的经历和内心的感悟。诗中,作者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以及对佛教智慧的追求。通过对比宫廷与山林,世俗与宗教,作者展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的“金仙”、“法水”、“文殊”、“普贤”等佛教元素,加深了诗歌的宗教色彩和哲理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觉悟的追求。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