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曲
沈沈漏箭催残更,扶桑日出天鸡鸣。
羲和叱驭起苍震,坐令万国生光明。
角角再鸣声未已,万国祼生都唤起。
可怜驱入利名场,蝇营尽被鸡催死。
我愿人家莫畜鸡,胶胶风雨不须啼。
威凤来仪天下乐,日日窗前闻喜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沈:形容夜色深沉。
- 漏箭:古代计时器中的部件,用来指示时间。
- 扶桑:神话中的树木,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
- 羲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掌管太阳的运行。
- 苍震:指东方,因东方属木,木色青,故称苍;震为八卦之一,代表东方。
- 祼生:指人们。
- 角角:鸡鸣声。
- 利名场:指追求名利的地方。
- 蝇营:比喻人们像苍蝇一样追逐名利。
- 胶胶:鸡鸣声。
- 威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
- 来仪:出现,来临。
翻译
夜色深沉,漏箭指示着时间的流逝,直到扶桑树上升起了太阳,天鸡开始鸣叫。羲和神驾驭着太阳车,从东方升起,使得全世界都沐浴在光明之中。鸡鸣声再次响起,还未停止,就已经唤醒了全世界的人们。可怜的人们被这鸡鸣声驱赶进了追求名利的场所,像苍蝇一样追逐着名利,最终却被鸡鸣声催促着走向死亡。我愿人们家中不要再养鸡,即使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也不需要鸡鸣声。当威凤这种吉祥的神鸟出现时,全世界都会感到快乐,每天窗前都能听到喜鹊的叫声,带来好消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鸡鸣唤醒世界的场景,隐喻了人们对名利的追逐和最终的无奈。诗中“扶桑日出天鸡鸣”和“羲和叱驭起苍震”描绘了壮丽的日出景象,而“角角再鸣声未已,万国祼生都唤起”则展现了鸡鸣声的普遍和强烈。后文通过对比“利名场”和“威凤来仪”的意象,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批判和对自然吉祥之物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